![]() |
|
|||
天津市西青区创新刑释解教人员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监管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一体化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多年来,西青区高度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各司法所、村委会(居委会)和家庭实现衔接率、帮教率、管控率三个100%。该区制定了预防重新犯罪指数,街镇安帮办以指数确定重点人,做到了管理有重点,教育有针对性。重点人帮教坚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重新犯罪原因查找不清楚不放过,问题查找不实不放过,责任不明确不放过。区安帮办对全区201个村(居)安帮工作站进行了调整,站长由村(居)委会主任担任,根据责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实行奖惩。
近年来,该区认识到:做好新时期安帮工作必须实现监管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一体化,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该区安帮办和杨柳青监狱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明确了监狱和区安帮办的工作责任和任务。根据协议,19名司法所干部被杨柳青监狱聘为监改助理,派驻监狱,拜狱警为师。司法所干部不仅学到了教育、感化、威慑罪犯的技巧,了解到了犯人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对做好安帮工作的认识大大提高,为接茬帮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安帮办和杨柳青监狱共同提出争创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三无”活动:即无忧改造、无缝衔接、无重新犯罪。开展了《致西青籍服刑人员的公开信》活动,引起了服刑人员的共鸣。召开了“无忧改造对话会”,区公安分局、工商分局、民政局、房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六个单位的业务骨干现场解答了服刑人员的问题。编写了《服刑人员60问》一书,介绍相关政策和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受到服刑人员的欢迎。为做好即将走出大墙回归社会人员的帮教工作,区安帮办在监狱设立了“衔接工作站”,走进衔接工作站,就让刑释解教人员感到温暖:一杯清水欢迎,预示着未来的人生清清白白;手腕栓一根黄丝带,代表着即将与久别的亲人团聚,平安回家;工作站的同志耐心答疑解惑,同时对服刑人员提出回归社会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做出不重新犯罪承诺,最后在亲人和村(居)安帮组织陪同下一起回家。
随着与杨柳青监狱合作的顺利开展,区安帮办又与全市各监狱签定了“监管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责任书”。区安帮办对11所监狱工作做到“三助”:即协助监狱解决“难题”、援助服刑人员法律所需、帮助服刑人员家属解决困难。为方便各街镇和村(居)安帮小组与监所衔接释放人员,区安帮办制作了《衔接介绍信》,并向全市各监所发函。服刑在教人员释放前,司法所提前与监所联系,协商衔接事宜。释放日,司法所、村(居)代表持《衔接介绍信》到监所衔接,与被帮教对象签订帮教协议书。
该区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一系列做法,使服刑人员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纷纷表示要安心改造,释放后成为守法公民。据统计,近8年来,该区的重新犯罪率呈现了逐年下降趋势,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