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谣言止于公开。15日,在日本大阪,工作人员散发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报道的号外 |
福岛核电站周围30公里居民屋内避难,东京都宣布核辐射量超标20倍、美国航母遭核辐射救援暂停……一个接一个似乎不是那么好的新闻,让原先镇定的日本人也开始进入“核辐射”恐慌。
谣言一拨又一拨
难忘切尔诺贝利
“日本政府确认了严重核泄漏,所有亚洲国家要做好应急准备”、“日本核辐射将在今天下午四点抵达菲律宾”、“日本已经证实核泄漏!现场人员紧急撤离,警告区扩至70km,美军航母撤离,日本向IAEA求援。亚洲地区的居民应采取必要措施。在出现下雨的24小时内待在家里,并关闭所有的门窗。穿能遮盖全身的衣物,并一定要遮盖脖子,辐射会第一时间命中甲状腺。请采取积极的额外防护措施。”
这些,都是从15日上午福岛核电站2号堆爆炸、4号堆起火之后开始疯狂流传于网络上的消息。更恐怖的是,网络上“向阻止核爆炸的英雄致敬!日本自卫队直接进入反应堆核心手工截断控制棒的12人已经全部死亡,第二梯队的15人正在进入……想想一个人的全身细胞被快速杀死,那是多么恐怖的景象,就好像沙子堆成的人体突然被暴风吹散,这就是核辐射的效果……”处处流传。
消息越恐怖,传播速度便越快,有时候甚至在前面挂上了“BBC”、“NHK”等新闻媒体的抬头。然而,经记者从其媒体正规网站搜索,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权威媒体,美联社、路透社等欧美媒体都未见这些消息。
“怎么可能人工进入反应堆手工截断控制棒呢?!”国内一位核电专家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指出,“所有的核电站里都有自动装备,一经地震便触发启动,都是几秒间的事情,哪还等到人工进行?其次,现在核电站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冷却,而冷却最需要的是电,派人进去这些反应堆里根本没有意义。”
难忘切尔诺贝利
就在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第一次氢气爆炸开始,人们便惴惴不安———即便已经过去了25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依然历历在目———
1986年的4月26日,位于苏联基辅东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爆炸起火,酿成一起震撼世界的恶性核泄漏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对于日本人而言,还有更痛苦的记忆———二战期间,投于广岛的核弹“小男孩”,造成7万到10万人死亡;投于长崎的核弹“胖子”导致4万多人死亡。
于是,只要一提到“核”字,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战栗。
可紧张但别慌乱
“即便是最坏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样的事故。”中广核的核电专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前苏联特有的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1000。“这种堆的设计缺乏固有的安全性,有致命的缺陷,而福岛第一核电站采取的是‘沸水反应堆’,中广核的核电站采取的是‘压水堆’,沸水堆和压水堆都属于轻水堆,都是靠H2O做慢化剂和冷却剂。后者具有很强的复工率系数,使反应堆固有稳定。”
其次,在反应堆的建筑结构上也有巨大的差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没有核岛“安全壳”———正是这个壁厚90厘米、内衬6毫米厚钢板的钢筋混凝土半球体安全壳,即便反应堆出事故,安全壳也能把放射性物质包容起来,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没有的,才使得堆芯内所含挥发性放射性物质“一飞冲天”,并散布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
“即使最为可怕的放射性物质碘-131也只有短短8天的半衰期。”专家指出,日本核事故不会成为一场国际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