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所学校形成三级体系
在中建六局,农民工业校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最早的一所业校性质的培训学校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建六局的劳务用工管理体制逐步丰富完善。目前,拥有工人200名以上、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工程量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所有项目都拥有自己的农民工业校。在全国各地,一所所占地80—120平方米,拥有100多套桌椅、电视、VCD和各种书籍、报刊等的“农民工业校”均已建设完毕,业校的墙上不仅悬挂着各种制度守则,还建立了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心得,并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辅助教学,教室内的书报栏、文娱活动设施等,丰富着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项目的完工,业校将会结束,而新开工的项目也会建起新的业校。根据动态统计,现在中建六局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业校超过200所,年培训农民工超过30万人次。”中建六局农民工业校总校副校长李晓兰说,“目前,我局的农民工业校已经形成了总校—分校—业校的三级管理体系。”中建六局的农民工业校总校设在中建六局总部,以推广培训经验、研究授课方式、汇总授课内容为主。分校设在各子公司,各分校的校长老师们起到承上启下的管理作用,从各方面支持各项目业校的发展建设。项目业校校长则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管理人员、工程师以及从公安、安监、司法请来的老师们将为农民工直接授课,讲授各种知识、培训劳动技能。
掌握学生心理愉快上课学习
虽然农民工业校是免费授课,可老师们也要绞尽脑汁。“农民工是工程的基础,没有好的农民工就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对公司来讲非常重要。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工地上的农民工大都是些70后、80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到陌生的城市,可能还不太习惯,有很多东西不太了解,我总觉得要帮他们一把。”李晓兰说,“可能有些人觉得给农民工上课随便讲讲就行了,可我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需要提前做好授课计划,也需要想很多方法,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爱上业校。”
今年年初,李晓兰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天津市企业联合会、天津市建委联合举办的“农民工生活技能师资培训班”,这是针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中国青年农民工项目”而设置的专业训练。“尽管培训只有3天,可还是让我大开眼界。”李晓兰说,“6位博士、教授给我们讲课,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农民工业校培训注重的是技术,而现在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去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授课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
在授课中,老师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角色扮演”型的授课方式,将民工们带入某角色,在讲台上演一场戏,台下的工友们看得高兴,台上的“演员”们记得清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有奖问答”的形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把知识做成挂图,印上扑克牌,让大家边玩边学。通过一种种生动、鲜活的授课方式,把死板的知识变得有趣儿,农民工们渐渐地爱上了业校。“有一次,我去项目上讲课,都8点多了,大家还没有吃饭,可这些学生们还是舍不得走,都跟我说,再讲点、再讲点,我也特别感动。”李晓兰回忆道。
生活技能培训关爱农民工
不仅仅是授课方式的灵活多变,今年以来,中建六局的农民工业校的授课内容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前,农民工业校主要教授的是帮助农民工维权的法律知识、确保农民工安全的安全知识、提高劳动效率及劳动水平的技术。而今年,农民工业校则加入了生活技能培训的科目,从人性角度出发,关爱农民工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减压,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据我所知,中建六局是第一个进行农民工生活技能培训的公司。”李晓兰说。生活技能培训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城市生活、求职就业、健康保健、恋爱家庭。拿到工资以后怎样理财,如果存银行哪种方式才能获得最高的利息?业余时间休闲娱乐如何避免沾染毒品?怎样洗手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在城市里应该怎样和女孩子交往?心情不好的时候怎样才可以减压?……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窍门都是业校的培训内容。在业校中,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探讨这些问题,帮助农民工们提升生活质量。
“在安全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添加了生活技能的培训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关爱农民工,让这些孩子们在六局找到家的感觉。”李晓兰说,“让农民工们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就能够减少社会问题,也能够更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通过业校的培训,农民工掌握了技能、企业提升了效率、社会更加和谐,这将形成三赢的局面,多方受益。”文/新报记者王晶张锟摄/见习记者苏畅
一堂课从生产到生活嘛都有

3月27日晚7点半,天已全黑,一辆车行驶在通往渤龙湖的塘黄路上,在颠簸的车内,中建六局项目部副经理李晓兰仍在专注地备课,口中念念有词。从5年前开始负责劳务用工管理工作,李晓兰对农民工业校的建设十分用心。授课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安全生产、质量保障、技术提升、业余生活、就业维权……甚至避孕知识都在授课范围内。“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替农民工考虑到,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关怀。”李晓兰说,对每一个农民工都倾注心血,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和迈向成功的机会。“这种力量不容小视,从农民工中走出的管理人才也不在少数。”
距离开课还有10分钟,80平方米的活动房内就坐满了“学生”,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晓兰走上讲台,张口就和大家拉起了家常,大伙儿也如同见到老朋友一样,随声附和着。这堂课,李晓兰讲的是如何识别假币,几句提问就带动着台下的气氛越发活跃。
40岁的卫明河是渤龙湖生态居住二区项目部的老员工,也是业校上最熟悉的面孔。每次有课,卫明河都尽量在“前排就座”,“为了听得清楚,而且老师问我回答,这样的课上得带劲。”卫明河憨笑着说。从当初偶然走进课堂,到成为业校中的铁杆学生,卫明河感觉受益匪浅。“业校的课程很丰富,与生产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这里最受欢迎,以前读书少,也没有机会再学知识,但是我们都明白,社会发展太快,不学习跟不上形势。现在课堂进了工地,如同送到嘴边的大饼,要狼吞虎咽才对得起为我们操持这一切的人,更何况我们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建筑行业打拼了20年,放工之后走进业校,卫明河还是第一次遇到。“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很踏实”,如今卫明河的工友中有亲戚朋友和邻居,他们也是卫明河业校的同学。
德州小伙信金勇刚来20多天,这也是他第一次走进业校。从16岁外出做工,他到过不少工地,但从没见过工地上还有课堂。平日下班后,信金勇洗洗衣服打打扑克时间也一晃就过去了,得知当天有课,他决定也来听听。“听工友说,业校里讲课挺好玩的。”今天一开讲,信金勇就很认真,李晓兰从如何识别假币讲到了在公共场所如何防止受骗,信金勇听得津津有味。“我记下了:如果怀疑找回的钱是假币,要婉转地拒绝,要求更换。公共场合如果有不认识的人递给我水,不要随便喝,提防被迷倒……”生动的事例给了大家最实用的提醒,一堂课下来真的学到不少生活知识。在李晓兰的课后,还有项目部总工程师讲授“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与缺陷防治”,身为瓦工的信金勇也很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会一直坚持上业校,也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信金勇对自己有信心。
渤龙湖生态居住二区项目部副经理崔兴旺也是业校的授课老师,他的课上“安全教育”是最主要的内容。“安全无小事,而且得反复强调。”崔兴旺回忆说,他曾经把“如何戴安全帽”这样的小问题当做重点进行讲解,而在后来的生产过程中,真的避免了一场灾祸。“一块砖从5层楼高的地方掉落,而当时在一层就有铺地面的工人,砖块径直砸向工人。由于正确佩戴了安全帽,被砸的工人安然无恙。在后来的业校课程中,这件事被我再度提起,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大家都深有体会。我再趁热打铁反复强调安全生产规范,让这一概念深入人心。”渤龙湖生态居住二区项目部书记孟砚敏介绍,从去年4月成立项目部以来,业校大约半个月组织一次学习,据去年的统计,项目部内9成的农民工都接受了业校培训,学到了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