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介绍,温州城管信息采集外包一年的费用达数百万元。
这笔数额不小的经费咋测算的?从政府成本角度考虑,这笔买卖是否划算?
记者了解,这笔费用包括办公固定经费和外包企业团队管理及员工薪水。其实,外包企业最终的利润并不高,能拿到多少还要看考核情况。
温州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计算,城管信息采集外包对政府而言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仅降低行政成本,还借助‘数字城管’,将城市管理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是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据统计,从2月以来,温州的信息采集员每天“找茬”2000多条,至今共上报有效信息4.5万条。由于城管执法的效率明显提高,近3个月群众投诉率逐步下降。
温州城管信息采集外包的新探索得到不少专家的肯定。不过,专家们也指出,新做法运行的时间毕竟不长,需要加强监管。若监管不到位,提供不了市民所需求的公共服务,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若做好了,对政府和企业将是“双赢”。
与温州做法不同,省外的深圳、郑州等地,省内的余姚等地,尝试把城市管理服务的更多职能承包给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以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
2008年起,郑州市就开始探索以“城管外包”的方式辅助执法。经过几年运行发现,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城管执法,但外包物业公司人员也容易出现违法执法行为。为此,从今年起,郑州严禁各区将执法管理权委托承包给物业管理服务公司,严禁聘用的协管员从事或变相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对此,一些法律界人士指出,“城管外包”中,虽然城管部门说这些人没有执法权,对摊贩只是劝说。但实际上,这些人在工作时,确实行使城管的权利,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容易超出城管的权利范围。一旦出了事,城管部门将负连带责任。因此,“城管外包”的探索虽好,但需慎之又慎。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平安:“城管外包”在市容维护方面会使用很多市场化的手段,比政府更有优势,也更能发现作用。但这种做法,对缓解城管矛盾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猫捉老鼠”模式、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仍然存在,政府全面推广这种城市管理模式前应更加慎重。(记者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