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换客”:时下青年人中既时髦又环保的一种生活方式。以物换物,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和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社区“换客”一方面解决了居民废物闲置的苦恼,另一方面也为那些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了生活之需。与其说是置换物品,不如说是交换爱心
天津北方网讯:周末的上午,76岁的张奶奶提着一口新锅等在元吉里社区邻里爱心交换站外,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几位老邻居,他们都大包小包地带了不少新的闲置物品,在社区工作人员登记后,张奶奶高兴地把新锅摆在了交换站的货架上,“我家用不上,也许别人能用上,拿到这儿来就变废为宝了,能给邻居帮上忙,自己心里头也愉快。”张奶奶一边笑着说一边又在互助站里挑选了一个小孩用过的玩具,“换这个吧,回去拿给孙子玩。”
“换客”是时下在青年人中又时髦、又环保的一种生活方式:以物换物,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和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时尚的方式被河北区鸿顺里街道应用在社区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中。通过募集居民、企业捐赠的慈善资金和物资,为孤、老、残、幼、贫等社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搭建了一个集募捐、互助、交流为一体的平台,同时实现社区居民的相知相助,交流交心,营造友爱互助、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一方面解决了居民废物闲置的苦恼,一方面也为那些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了生活之需。与其说是置换物品,不如说是交换爱心。”在交换站里记者看到,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可“五脏俱全”。仔细数来,有米、面、油这些生存必备物资以及棉被、锅碗瓢盆等生活日常用品,基本都是崭新的。在每件物品下面都有一张便签,上面详细记录着捐赠的时间与来源,有驻辖区单位、爱心企业,更不乏个人。“困难居民有需求,其他居民也有捐赠意愿,其实就差这么一个平台。虽说是小物件,可都代表了一份爱心。困难居民在这里获得资助后也会自愿地参与社区的建设,用劳动回报爱心。”河北区鸿顺里街道元吉里社区居委会主任何金玲介绍说。
元吉里社区居民魏师傅是名下岗工人,家庭条件比较差,通过邻里爱心交换站,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魏师傅有修车、修鞋的手艺,大家的帮助魏师傅记在心中,每逢“交换站”服务期间,他就无偿地为大家修车、修鞋。平日里居委会有活动,魏师傅还经常跟着忙些搬桌子的体力活,成了社区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的志愿者。“能为别人出一份力,心里才踏实。”短短几个字,道出了魏师傅心中感恩的诚意。
像魏师傅这样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有很多,他们通过邻里爱心交换站接受邻居的帮助,同时力所能及地服务他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换客”,交换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用爱心交换感恩之心,用置换的方式营造社区和谐的氛围。本报记者 宋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