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模式获得经济成功,使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极。但是这种模式一度以劳动密集、出口导向和低劳动力成本为特征。在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竞争的压力下,欧盟的社会模式受到冲击:福利国家难以为继,社会成本居高不下。被欧洲人视如命根的社会模式受到危机,我们还能自信满满地断言中欧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吗?于是一部分欧洲人,尤其是资本精英和政客,倾向于将内部的社会问题以及改革的不成功归咎于中国;于是各种中国威胁论以及对中国国内问题(包括劳改工厂、侵犯知识产权、环境污染和政府补贴等)的指责充斥着欧盟的媒体。
欧洲政治的源头是古希腊城邦。在城邦时代,对内是民主、对外是“丛林”,对内是共同体意识、对外是敌我之辩。今天的欧洲似乎依然如此。在经济社会政策上,保护主义和福利边界无比清晰,难逃“欧洲堡垒”之批评;在对外政策上,一边高喊民主、人权,一边却轻启战端,在利比亚勇猛开炸,全然忘了民主至少是不以暴力解决争端。2003年美国开打伊拉克,欧洲反战立场坚定;当时反美最为激烈的法国今年却成了对利比亚动武的急先锋,单单用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似难解释。这不禁让人疑惑,喊了几十年“民事力量”的欧洲,身后是否依然隐现着老牌列强的阴影?
中国已经在调整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为中国未来发展指出一条科学道路。应该说,中国的稳定发展将为中欧关系良性演进奠定半边基石。另外的一半,就有劳欧洲的智者,抱着尊重他者、对话优先的积极态度,放弃保护主义的城邦心态和政治价值观偏见,真正打起和平、多边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旗帜。▲(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