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每逢传统节日,商家就大张旗鼓地进行传统礼品促销,中秋节、端午节已经被人们笑称为“月饼节”和“粽子节”。一方面,消费者面对价格不断攀升的传统食品叫苦不迭,另一方面又为多得无法消化的礼品而发愁。传统节日真正的味道也在逐渐消失、变味儿。
传统节日消费节节攀升
今年端午节是6月6日,可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早在5月中旬,本市很多商场超市就开始出现了粽子的身影。销售人员坦言,更新的馅料、更精美的包装、更早时间的上市几乎已经成了近几年端午节粽子的销售规律。与此同时,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商家越来越高的利润需求,也导致粽子、月饼等传统节日礼品逐渐走向精品化、高端化。
“双方父母要送,双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亲戚都要送……”刚刚结婚两年的李先生向记者诉苦。他表示,无论是主打月饼的中秋节,还是端午节,每到传统节日他们都难逃此“劫”。小两口单位的福利和朋友赠送的礼盒都要拿来转送,每个节日自己还要额外购买6至10盒月饼或粽子用来送人,按照市场上每盒100元左右的均价来算,过这个传统节至少还要被“劫”去千元左右。
扔多吃少无奈浪费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在传统节日消费的问题上,年轻群体因消费成本上涨而感到压力大,一些中年以及老年群体也有很多烦恼。儿女均已成家的韩先生表示,虽然再三叮嘱儿女不要再花钱买各种礼盒,但一到端午、中秋,家里还是会堆满了亲朋好友送的各种礼盒,不知如何处理。“每年过节都会有一批礼盒吃不完就坏了,只好扔掉,很可惜!”韩先生无奈地说。
一些市民会选择将多余的各种礼盒转送给其他亲朋好友。但不少消费者也表示,转送往往会带来对方回礼,问题依旧。一些精明的消费者还尝试将多余的礼盒放到网上销售,但效果也并不理想。网店经营者认为,像月饼、粽子这样的传统节日礼品,都具有节令特点,收到后再想卖已经来不及了,一般价格都要低于2折才可能卖出去。
粽子演变成社交工具
“每年过节我送出去的礼盒不下百盒,各种新鲜口味、各种档次的都有,但我自己都没吃过几种!”从事销售工作的孙小姐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像孙小姐这样在不断转送中拿着礼盒走过场的消费者非常普遍,作为传统美味的月饼、粽子也在逐渐失去它本身的魅力,而演变成一种社交的工具。
以今年端午节为例,记者在超市、商场以及各种西饼店注意到,无论是无糖、低热量的健康理念,还是各种另类新鲜的新口味,各大商家推销的重点都在礼盒产品。而主要面向买来自己吃的散装产品,无论是品质还是种类上都明显逊色很多。对此,很多市民都表示,希望商家在借助传统节日大肆吸金的同时,也不要冷落真正想享受节日的消费者,除了各种礼盒之外也要生产出更加实惠、更加美味的传统节日食品。本报记者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