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被称之为特殊群体。其特殊就在于一生工作在军队,离退休后交给地方管理。开始,大家多少有点不适应,但是,他们毕竟是经过党长期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同志,是一批讲党性的人,懂得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移交到了地方之后,在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关怀厚爱下,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移交到军休所以后当了多年军休党支部书记,我深知军休老党员每天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大家考虑的不是怎么安度晚年,而是像打仗,和转移阵地一样,要在新的阵地上继续战斗。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革命军人本色,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关心下一代就是他们选定的一个目标。过去我们打仗不怕流血牺牲,参加国防建设吃大苦,耐大劳,都是为了国家安全,兴旺发达,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使下一代比我们更幸福。下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也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基于这样一种共识,我们军休党支部成立了“关工委小组”。我们联系了十多所学校,作为工作对象,建立了帮扶关系,有计划、有分工、有检查、有总结。年复一年坚持,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校园里都会有我们军休干部的身影。我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十多年里给二十多所中小学样学生讲传统,讲战斗故事,讲学雷锋,给申请入党青年讲党课,累积有十二万多人次,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人走了,关爱下一代心意留下来了
共产党员李广聘同志,前年83岁去世了。他生前曾作为先进军休干部代表,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是1946年入伍的老战士,从小学到大学给学生们讲传统、讲战斗事故,很受学生欢迎。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讲了,就带头捐资助学。临终前他嘱咐妻子“我走了,你要继续捐资助学”。党支部只要有捐献活动,他老伴就拿着千把块钱送到支部。汶川地震、玉树救灾,虽然她不是军休干部,更不是支部成员,可是她执意要捐,支部领导再三劝阻也无济于事,她说:“这是老李的遗愿!”
把关爱工作延伸以学生的家庭
共产党员余世旺同志是个残疾军人,他是支部联系学校最多,为学生做好事最多的人,给学校或学生赠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光盘和书籍,就有三千余册(件)。他还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延伸到了学生家庭。经常深入特困生家庭了解情况。当他得知有一个特困生家庭非常困难,一家三口人挤在一间十多平米房子里,夫妻俩还都有病。他就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收集有关证明材料,先后跑了两个月时间,终于为这个学生家庭办成了低保手续,还解决了住房问题,使这个学生安下心来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年春节总会有一下困难学生到老余家拜年感谢他的帮助。他就借此机会给学生压岁钱,补贴家庭生活。
视学生需求为第一,用自己行动“讲课”
我们不是坐等学校找我们,而是走出去与学校领导取得联系。我们关工小组成立,经常废寝忘食给学生宣讲。由于学校课时安排很紧,若是按部就班,等人家找上门来,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学校中午师生用餐后有一段空隙时间,我们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去给学生宣讲。关工小组成员李景惠同志,一天赶场,为两所学校宣讲,骑车子摔倒了。因为与学校约定时间到了,他就瘸着腿,流着鲜血坚持走上讲台。王志杰同志宣讲时,不小心碰坏了学校茶几玻璃,当场掏腰包赔偿。师生们深受感动,他们说:“你们的行动就是一堂最生动的教育课。”“使我们联想到了当年人民子弟兵是如何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是怎么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我们支部20多名党员,个个都是想着学校,心系学生。党支部每次捐资助学,就连长期卧床病号也积极参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最重要。移交地方后,我们的党组织生活一刻也没有松懈,共产党员这面旗帜始终竖在每个同志心中。自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军休党支部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天津市河北区军休所 洪汝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