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看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贯穿全剧的主角杨立青,不是人物性格极具张力的杨立仁,也不是又罩着家人又讲义气在不同时期都混得开的董建昌,而是那个始终被信仰支撑的人物——瞿恩。
虽然瞿恩这个角色在全剧50集的第28集中就牺牲了,但他的信仰是贯穿全剧的灵魂,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生命轨迹,他像瞿秋白、他像蔡和森、他也象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这世界上有两种理想,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我的生命”是我给我最大触动的台词,让我对入党誓词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瞿恩在剧里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黄埔时期的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到“中山舰事件”后走向分裂、到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运动、南昌起义,最后到苏区反围剿失败转而长征,这个角色几乎串联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历程。也许有人会说瞿恩这个人物过于理想化而不真实,但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那场戏中,我觉得在硝烟中指挥战斗的瞿恩勇气背后的悲壮和无力尤其真实,在这一幕中看到了早期革命者热情澎湃却也偶尔幼稚,面对残酷的现实过于理想,但我们的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也看到正是信仰的力量让我们的党战胜侵略者、战胜国民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也是由一个个共产党人的具体形象所组成的剧中的瞿恩在革命初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成为青年人的“革命引路人”;革命中期开展地下工作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革命后期反围剿失败,不幸被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在即将就义时他从容的说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想要阻止历史前进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白,杀戮吓不倒中国国共产党人,因为我们代表了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中国”。应该说这样的人生脉络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极为相似。瞿秋白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福建长汀被捕后身份暴露,在漫长的劝降过程无果后,蒋介石发来密电,要求“就地枪决”,时年36岁;就义前谈笑自若:“我有两个要求:第一,不能屈膝跪着死,我要坐着;第二,不能打我的头”,从公园到刑场,约两里的路程,缓步而行,边走边唱《红军歌》、《国际歌》;当年,给瞿秋白执行枪刑的正是毕业于黄埔的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几十年后,当年宋希濂讲述这段回忆时仍充满敬畏。
剧中瞿恩带着裹小脚的母亲与妹妹一起去法国留学,在那里深受革命思潮影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这个情节设置与历史上中共早期著名的革命者蔡和森非常相似。蔡和森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1919年偕母亲、妹妹蔡畅前往法国,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并接受共产主义。
当剧中杨立青告诉瞿恩,自己要加入共产党的初衷就是想成为瞿教官你那样的人,同时瞿恩黄埔军校政治部老师的身份总会不由得让我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当时共产党并不为政府所承认,加入共产党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但不少青年学生以及知识分子都是在周恩来等革命者的人格魅力影响下,选择了的共产主义。现在有人在抱怨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了,讲大道理没人愿意听了,组织活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了,试想一下与大革命之初共产党深入工厂、学校……传播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时面临的困难、危险相比,现在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对其理念、纲领的传播环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被错误路线排挤的瞿恩不能随大部队一起转移,要拖着一条伤腿留下来打游击,当杨立青他鸣不平时说:“你要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党就像大海,有自我调节和净化的能力”。在建国后杨立青回忆瞿恩时曾说:“记得在上海的亭子间里,您曾经像我们描述过我们的党,如果能够执政,那件是一种怎样的一种工作方式?老实说,我当时觉得好笑。就如同两个没有头发的人在谈论梳子。可今天我们的党获得了政权,并成功的领导者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唉!您当时的构想和警讯,充满了真知灼见,你说,只有造反没有建设的革命,不是革命,夺取国家不易建设国家更难!”。这一长、一短两处对白让我仿佛听见那个在多年前已经献出生命的理想者在警讯我们。
如今我们面临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同时宽松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不必为了自己的选择付出更多代价,信仰二字好像变得有些遥远,正如司马迁的《史记》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向各种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类似“没有永远的朋友,只用永远的利益”的价值观好像更容易让人接受。
瞿恩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就是警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情操应该是我们今天所不能缺失的精神营养;人活着要有信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更应该坚定不移,对信仰无限追求过程使理想更为纯粹,值得用生命去追寻的。正如剧中主题歌唱到的:“我要飞,向自由向光明的天空飞翔,哪怕倒下,最后的笑容也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为什么我们总是热泪盈眶,因为我们的血为祖国流淌”。(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 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