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发生在两年半前的一幕,可能很多市民还记忆犹新:听到允许申请房贷利率下浮至七折的消息,一家国有银行的营业大厅里排起了数百人的“长龙”。所有申请人需要经过的第一关,就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对于没有信用“污点”的申请人,工作人员会发放一张申请表;如果听到“对不起,您有还款逾期记录,请到那边进行咨询”,申请人就要被“区别对待”了。现在本市已有902.18万自然人拥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信用报告已成为市民的“经济身份证”。这张报告到底写了些什么,又将怎样影响个人生活呢?
信贷信用情况全面记录
据了解,个人信用报告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等;银行信贷交易信息,比如申请过几笔贷款、几张信用卡、还款状态是否正常、有几次逾期记录等;为他人贷款担保的信息;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的信息;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个人养老保险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同时,信用报告中还会记录报告的查询时间、查询原因和查询人。凡是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或者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的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报告。
市民如果与外地的银行发生过贷款、信用卡等信用交易业务,相关信息也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反映出来。
报告向多领域生活拓展
如果市民到银行申请贷款买房、买车,或者申请信用卡,银行都会先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报告,再将报告记录的信息作为是否接受贷款、信用卡申请的重要依据。
比如市民曾经贷款买过房,再申请房贷时,银行就会在其信用报告中查询到以前的房贷记录。如果属于“二套房贷”,就要提高首付比例、上浮贷款利率;如果属于“三套房贷”,就可能被拒贷。
市民申请信用卡时,银行也可以通过信用报告看到已经有几家银行为这位市民发放了几张信用卡,授信额度是多少。根据这些信息,银行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还要再发卡,再给出多大的信用额度。
如果市民曾经有还款逾期的情况,就会在信用报告中留下“污点”。银行会根据这些逾期记录来判断市民是“恶意”欠款,还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忘了还。这样有信用“污点”的市民就可能无法再获得贷款和信用卡,或者只能接受高于其他人的贷款利率。同时,信用报告的应用也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的生活领域拓展。
提高个人信用保护意识
个人信用如此重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为自己的信用报告“抹黑”。
如果市民申请了贷款或者信用卡,一定要牢记还款日期和金额,每月按时足额还款。每年年初要到银行打印新的还款计划书,以防贷款利率上调,还款金额不足。市民还可以将信用卡与自己的存款账户关联,每月由银行自动划拨还款。如果一时资金周转困难,市民可以与银行协商,调整贷款合同或者办理信用卡分期还款,而不要逃避债务。
有贷款或者信用卡的市民,要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发现报告记录的信息有误,还要及时提出更正申请。
另外,市民还有几个细节问题需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证件借给他人使用;签字前要仔细查看合同;要如实填写各类申请表,提供真实信息。
如果信用报告中出现了“污点”,市民也不用过于紧张,可以通过不断累积良好的信用记录进行修复。比如偶尔出现了一次逾期还款,但此后的记录都是正常还款,银行就有可能认为那一次逾期是“疏忽”造成,市民的信用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