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讯天津日报记者赵晖 “真希望通过我的付出能延续那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6月23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09级学生邓朝晖来到血液病研究所,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后准备,他将救助一位46岁的重庆白血病患者。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找到成功的配型,小邓感到很欣慰。
邓朝晖,南开大学大二学生,来自四川德阳,是个充满爱心的“90后”。“汶川地震的时候,德阳受灾很重。当时我们受到很多好心人帮助,现在能回馈社会一点也是应该的。”每当看到有献爱心捐款活动,不论赈灾还是救治病人,他都积极参加。大一刚入学时,一位同学不幸得了血液病,同学们都很同情,也很着急。当时小邓想,应该为血液病患者做点什么事。看了一些报道和宣传,他和几位同学决定一起去天津红十字会进行造血干细胞捐赠。因为体质较好,他轻松通过体检,当即签署了捐赠志愿书。
前几天,小邓忽然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跟一位重庆患者的抗原基因初配很成功,通知他去进行高分辨检测。小邓很高兴,到红十字会去进行了检测,希望结果相合。不负所望,结果显示匹配非常成功。红十字会通知他,要住院7天。前四天为准备期,每天注射动员剂以提高血液中造血干细胞浓度,27日抽取干细胞,之后进行恢复。
当被同学问及抽取造血干细胞时害不害怕时,小邓风趣地动员大家:“现在的技术好了,大家不要害怕,你们看下学期如果我在足球场上还像以前跑得那么快,那就说明这是完全无害的,大家就都积极捐献吧!”
时近期末,出院不久小邓还要参加期末考试。很多同学提出要在住院期间帮他补课。最早一门考试在7月2日,就是小邓出院后的第三天。不过他说,自己并不紧张,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很有信心。
据了解,像邓朝晖这样的爱心青年并非南开的第一个,2007年外语学院的张博闻同学也曾成功地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湖南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