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7月19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就“窃听门”出席听证会7月19日,在英国伦敦议会下院,传媒大亨默多克就窃听事件出席听证会并发言(电视截图)。 |
丑闻发酵逼卡梅伦提前回国
卡梅伦目前正率领一个贸易代表团在南非访问。不过,他已经把原定的五天访问压缩到两天。英国媒体披露称,英国首相卡梅伦将缩短访问非洲的行程,以便处理愈演愈烈的电话窃听丑闻。
眼下,英国各界针对卡梅伦的指责日益尖锐,而卡梅伦提前回国显示他没有能够成功从丑闻中脱身感到担忧。英国主要反对党工党谴责说,卡梅伦当初聘用了前《世界新闻报》总编库尔森做媒体发言人是犯下了严重错误。库尔森上周被调查窃听丑闻的警察逮捕。自民党前领袖坎贝尔这样表示说,“如果我是首相的话,我不会与这个人(库尔森)走的这么近。”不过,正在南非访问的卡梅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辩解说,他聘用安迪·库尔森与大都会警察局雇佣尼尔·沃里斯没有可比性。
西方媒体“新闻自由”受拷问
在一片愤怒的责骂声中,西方媒体从业者开始反思其一向标榜的“新闻自由”的准则。
英国《卫报》发表评论认为,窃听丑闻表明,民主制度的正常制约和平衡功能在新闻报道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执法的警方“不诚实、回避、冷漠”;新闻媒体监管机构软弱无力;立法的议会“不是被吓退了,就是失效了”。
西方媒体滥用新闻自由,葬送公信力的同时,也备受各界拷问。英国网友詹姆斯发表评论说:“为追求利益窃取别人的隐私,这种卑鄙行径违背了新闻操守”;英国《独立报星期日刊》更是哀叹:“媒体犯法窃听,警察枉法纳贿,政客利用媒体竞选,一桩桩都被揭露了出来。如果英国民主靠这三根支柱撑着,后果可想而知!”
“窃听门”这极具讽刺意味的一课,无疑让西方媒体重重地掌了自己一巴掌。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由默多克制造的这出丑闻大幕,让媒体圈普遍存在的虚伪和职业道德的缺失诟病暴露在聚光灯之下。《纽约时报》也发表评论说,媒体应确保从合理、恰当的渠道正当获取信息。否则,媒体的专业精神、公信度以及整个产业都会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