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张视频截图显示,7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向英国议会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做陈述。新华社/路透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20日在英国议会下院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回应质疑,称为雇用这家报纸前主编安迪·库尔森感到后悔。
但卡梅伦说,证实库尔森说谎之际,才是他道歉之时。
拒绝道歉
由于《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愈演愈烈,卡梅伦提前结束非洲之行返回英国,在议会下院回应政治对手的质疑。
对于雇用库尔森,这名英国首相感到“后悔”,但拒绝道歉。
“就我雇用他的决定而言……这是我的决定……当然,我后悔,对这一事件造成的一切感到遗憾。”
他说,如果能预见到这些负面影响,“我不会向他提供这份工作,不过,你不能事后诸葛亮,你只能现在作决定,生活下去,从中学到些什么。相信我,我学到了”。
反对党工党议员向卡梅伦施压,要求他道歉。卡梅伦回应,库尔森一直坚称不知晓与窃听事件相关的信息,如果有证据证明库尔森说谎,自己就会道歉。
他承认,如果库尔森的确说了谎,这是政府的“耻辱”。
扩大调查
其实,窃听丑闻并不是新鲜事,数年前已浮出水面,但相关调查不了了之。
一些媒体报道,《世界新闻报》母公司新闻集团高层在2010年5月至今年7月间,与卡梅伦会面超过20次。
外界流传一种说法,卡梅伦手下的官员授意英国伦敦警察局,要求不要重新调查窃听丑闻。
卡梅伦当天在议会反驳这一说法:“有关唐宁街10号(首相府)经由某种方式向警方一项敏感调查施加影响的说法完全错误。”
卡梅伦认定,自己的最大责任是“收拾残局”。他说,已指派6人协助知名法官布赖恩·莱韦森调查窃听丑闻,评估新闻界的文化、行为方式和伦理状况。
他说,调查范围将扩大,涉及包括窃听在内的多种非法获取信息的方式。另外,调查对象不再局限纸质小报,还将包含广播公司等其他媒体。
蒋骢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默多克致信员工誓言重振
默多克20日致信新闻集团员工,誓言重振他的媒体帝国。
默多克20日在一封写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说,新闻集团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会在窃听丑闻后实现反弹。
“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知道,我坚信我们会成为一家更强大的企业,”他说,“我们需要花时间重塑信任和信心,但我们决心满足股东、顾客、同行、合作伙伴的期望。”
他在电子邮件中狠批《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宣布他已经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最近有关《世界新闻报》的说法让我震惊,我对这些说法引发的伤害深感遗憾。”
“我已经领导这家企业超过50年,总是为企业注入冒险精神,”他说,“但我无法容忍过去几个星期曝光的行为。这些行为在新闻集团没有立足之地。”
经由电视,默多克表达歉意的话语和遇袭画面呈现在英国民众眼前。不少分析师看来,这有助于缓解英国民众和议员对窃听事件的愤怒。
康雷斯市场调查公司安德鲁·霍金斯认为,听证会后,默多克和新闻集团所面临局面可能完全扭转,他的年龄以及遇袭画面得到大批民众同情。“我觉得,几个星期后,我们会把这一时刻视为转折点。”
多家英国报纸20日均在头版刊登默多克“遇袭”照片。《太阳报》、《泰晤士报》等新闻集团旗下媒体更是狠批袭击者。林昊(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澳大利亚欲查新闻集团分支
据新华社电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20日说,新闻集团的澳大利亚分支可能接受调查,以便民众确信窃听电话丑闻没有在澳大利亚上演。
吉拉德当天拒绝评论媒体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接受英国议会质询一事。但她说,澳大利亚民众对事件感到担忧,“我相信澳大利亚民众……正在关注新闻有限公司,等待这家企业回答一些困难的提问”。
新闻有限公司是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分支,在澳大利亚媒体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业务涉及报纸、电视、互联网领域。另外,澳大利亚是默多克“发家”之地。
吉拉德说,目睹英国大范围窃听事件后,不少澳大利亚人可能担心同样事情在自己国家发生,新闻有限公司有义务消除他们的疑虑。
新闻有限公司负责人约翰·哈蒂根批评吉拉德的言论“不公正且令人遗憾”。
“发生在英国的事情与我们在澳大利亚的业务绝对没有关系,”哈蒂根在一份声明中说,“没有证据显示澳大利亚业内存在类似行为。”
不过,他说,新闻有限公司愿意回答吉拉德提出的任何问题,愿意协助调查。“就英国发生的事情,没有人比我们更震惊和关切。”
新华时评
“窃听门”:
到底谁是弱者
在英国议会下院19日就《世界新闻报》系列窃听事件举行听证会的现场,出现了年已八旬的老默多克遭遇喜剧演员琼尼·马布尔斯扔盘子袭击的戏剧性一幕。
在“扔盘子事件”中,老默多克显然是个弱者,但如果从“窃听门”整个事件来看,女孩米莉·道勒等受害者才是真正的弱者。不同的是,袭击默多克的马布尔斯在袭击事件发生后,即按照司法程序毫无疑义的受到了警方的处理;而牵涉无辜女孩道勒的窃听案至今未能得到公正的解决,曾经与新闻集团关系密切的政界和警方也极力撇清干系与责任。
当老默多克在听证会上遇袭时,人们想到那些在窃听事件中的无辜受害者了吗?倘若如英国《太阳报》所说,默多克遇袭事件是“英国的耻辱,使英国警方蒙羞”,那么窃听丑闻对于英国警方和整个社会来说难道不也是耻辱?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坚称雇私家侦探挖掘新闻线索是“英国媒体的惯常做法”,但她只字不提:这种做法已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在攸关人命之时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世界新闻报》前员工也披露,报社的文化是“别被逮住”,“如果有人说这不符合职业道德,会成为笑料”。如此职业道德和社会生态下,“窃听门”自然会发生,女孩米莉·道勒自然成为牺牲品。
事件发生之初老默多克曾说,新闻集团只是“犯了点小错”,“没什么损失无法修复”。被窃听者,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窃听,可以说就已经成为弱者。而为了自身利益肆无忌惮的窃听这些“弱者”,媒体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事实上,在“窃听门”中,除了事件相关当事人外,英国八卦媒体的道德底线和传媒文化已经受到严重质疑。
对于“窃听门”中涉及的各方来说,仅用一个“道歉”很难翻过这一页,如何坚守媒体道德底线、保护真正的弱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用受害女孩道勒家属的话说,“实际行动比道歉更重要”。
新华社记者丁宜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