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傍晚,篮球场上人头攒动,小伙子们汗流浃背地投球、灌篮;在话吧、书吧、网络会所,一些人各得其乐……这是记者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的“建设者之家”看到的场景。随着滨海新区开发步伐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开工,仅区域性基础建设“十大战役”总投资额就超过1.5万亿元,对劳动力需求源源不断。为给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舒适生活环境,滨海新区打造了“建设者之家”。
“滨海建设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建设成果也应由他们共享。”天津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宗国英介绍,针对当前滨海新区大企业和在建大项目集中的特点,政府出面,推行对流动人口集宿式、公寓式管理。“建设者之家”由建设单位统一承租,工人免费入住。于家堡“建设者之家”已入住6000名外来建设者,南港工业区“建设者之家”居住着3200名外来务工者。相对成熟的天海公寓、天江公寓、国翔公寓等30多处公寓为5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温暖的家。
取得城市户籍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外来务工者解决后顾之忧。36岁的郑高峰是河南开封人,在滨海新区务工15年,虽说工作踏实肯干,但由于不符合获得进津户口条件,也没能力购房,他和家人很难获得天津户籍,孩子依然要回河南老家参加高考,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踏实。今年4月22日,郑高峰获得滨海新区“优秀外来建设者”荣誉证书,同时还收到滨海新区公安局户政处民警送来的“天津市户籍准迁证”,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今年年初,滨海新区决定表彰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为他们解决天津户籍问题,同时还为部分“优秀外来建设者”提供保障性住房。这些外来务工者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可以享受到同城待遇。
在滨海新区137.5万从业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有44.7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2.6%。滨海新区推出了“三三制”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滨海新区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三三制”包含建设三级管理、搭建三级平台、构建三层保障机制。其中,三级管理是对长期在企业务工的人员实行公寓式管理;对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大型重点建设工地和重大建设项目,为参建外来务工人员兴建建设者之家,实行社区管理;对散居在街道的流动人口,实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管理模式。
滨海新区成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中心,成立34个街镇级流动人口服务站,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队、大企业、大项目分别成立分站,提供暂住办理、医疗、生育、社保等“一站式”服务。新区还为外来人员建立三层保障机制,即建立以解决流动人口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救助帮扶机制,以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机制,以解决优秀外来建设者在津落户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保障机制。
(毛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