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日谈
本报热线编辑部
有段古
本期栏主:陈雯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刘云
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救人者会不会因此引来麻烦?本报新闻热线近来不断收到读者相关的热议,有Q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诬赖”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日前见诸报端:9月9日,肇庆再现“路人扶倒地老人,遭诬陷求清白”事件;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住家附近的菜市场门口摔倒,无人敢扶,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入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老人的妻子很难过:“如果有人扶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让鼻血流出来,或许他就不会走……”老人的儿子质问:“真的没人敢扶?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得到社会颂扬。那些被救反诬赖好人的老人应该抚着良心问一问自己,你的做法不仅打击了助人为乐的行为,而且,假如下次你再跌倒街头,还有人敢扶你吗?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为助人为乐者“保驾护航”,只有这样,良好的风尚才会发扬光大。
尽管建设文明社会任重而道远,而栏主相信,光明终会战胜黑暗。你看,在广州,温情就是一道并未缺失的亮丽风景。
比如,Q友“gz的林方文”向本报报料:9月5日上午10时许,一汽6路公交线邝司机驾车至小北路站时,上来一名80多岁的老人,邝司机见老人上车后语无伦次,估计老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为免老人走失,邝司机不厌其烦地劝老人不要慌张,不要随意下车,并将老人带回天河北总站。总站的工作人员则想方设法找到了老人的家属,通知家属来接老人,并买来面包和矿泉水,温言细语安慰老人家。
假如邝司机和同事“不敢扶”,80多岁的老人有可能“迷失”街头甚至发生更大的意外,其家人为寻找老人,又将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他们“扶起”了一位老者,也扶起了一份公德心,这是广州人献给创文的最好礼物。
陈雯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