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新华社贵阳10月15日专电(记者王新明)7月份以来,鸡蛋价格持续上涨,成为继猪肉之后的涨价“新贵”。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类价格中,鸡蛋价格上涨14.2%。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平抑鸡蛋价格,近期已有所回落,但较去年仍上涨一成以上。
“小、散、多”的养殖现状,难以抵御成本上涨,必须提升蛋鸡规模化养殖水平,才能让价格真正“淡定”。
在贵阳市红边门农贸市场,陈师傅以每个0.85元的价格买了100个鸡蛋。多年从事酒宴承包的他感叹:“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的鸡蛋。”
陈师傅算了一笔账:同样大小的鸡蛋,去年最贵每个0.7元左右,今年0.85元。同样是100元,较去年少买30个左右鸡蛋。
贵阳市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部部长沈江说,7月份以来,市场上鸡蛋批发价格出现上涨,目前每公斤10元左右,高于去年同期一成多,且回落速度缓慢。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9月份,CPI同比上涨6.1%。食品类价格中,鸡蛋价格上涨14.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记者采访发现,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蛋鸡养殖“小、散、多”,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地区自给水平低,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等是鸡蛋价格总体上涨的主要原因。
商贩们反映,鸡蛋行业长期处于薄利状态,“小、散、多”导致蛋鸡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差。由于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旦成本上涨或蛋价出现下降,一些养殖户就会把蛋鸡卖掉,导致供应减少。
贵阳市农委畜牧站站长张瑞文说,当前,畜牧养殖业正处在结构调整期,从“小、散、多”向规模化、集约化、职业化转型阶段,将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发展蛋鸡产业,增加万只以上蛋鸡养殖企业数量,提高生产规模,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