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班育儿两不误
本期登场:《职场妈妈轻松育儿经》新时代出版社王晶著
4
本书紧紧围绕上班族妈妈最头疼、最担心的问题展开———喂养无法兼顾、上班分心、孩子疏远自己、错过早教良机、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没有自己的人生……告诉上班族妈妈们如何做好亲子关系管理、情绪管理,以及职业规划等。
很多职场妈妈有这样的体验:生完孩子兴冲冲地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环境,一开始你发现自己很幸运,领导是那么通情理,他允许自己请假照顾孩子,甚至在其他同事都在加班的时候,体恤地让你把工作带回家。原来还很压抑的你立马长出了一口气,发现还是上班好,既可以赚钱养家,又没有妨碍做好妈妈。
只是好景不长,慢慢你就体会到伟人说的那句话:“事情在悄悄起变化。”领导的体恤原来是如此华而不实:一度只有你有资格参加的重要会议换了别人,重大项目你参与不进去了,奖金你总比其他人少,尽管你的工作和此前一样努力,一样优秀。
你的领导和同事之所以如此软性地歧视你。他们对你经过职业空巢期之后的专业能力表示怀疑,他们对你能否平衡好工作和孩子表示怀疑……这种种的怀疑,使得他们不愿意去冒险,也不愿意去做没人性的家伙。于是,就造成了你表面上被供着、实质上被疏远的事实。
有时你需要站在领导的位置替他想一想:他关心的是工作业绩,他的后面还有来自领导的压力,所以他难免会考虑:你是不是会因为家务和孩子耽误工作呢?白天耽误的时间你是否会晚上加班?做了妈妈的你是否还愿意充当公司的公关,招待客户吃饭呢?是否会调整自己的安排来适应客户的时间?上次的项目你是否按时完成了?
而如果你是一个很敏感而且自我认知度低的人,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专家指出,职场妈妈遭遇职场歧视不能排除自身的原因。
很多职场妈妈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为“弱势群体”,正是因为这样的主观意识作祟,使得她们在重返职场生活当中可能变得敏感而脆弱,容易强化那些很可能并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现象。比如,生孩子前,可能对男同事与领导一起扎堆儿鬼混无感,生了孩子再看到男同事跟老板一起抽烟聊天,走得近,就会觉得他们如此巴结,老板一定偏心男员工,所以自己才被冷落了。
还有一些妈妈生育后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常常进入一个误区:希望领导或客户能迁就自己,降低工作标准。当老板不迁就的时候,就觉得受歧视了。问题是,在今天竞争激烈、纯粹利益往来的职场上,谁有义务、又会无缘无故地特别照顾别人呢?有些时候,职场妈妈只是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但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受到了歧视。
还有一些职场妈妈在遭遇歧视的时候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她们认为生了孩子就折腾不了了,视遭人歧视为理所当然。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这是一种“压抑效应”。所谓压抑效应是指,在精英层面前,有一部分人容易低估自己。这些弱势群体会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的。看到优势群体的优势时,会认为本该如此,而不管这种优势是多么不公平。生了孩子,并不代表你就成为了残疾人,职场妈妈何必要如此自惭形秽呢?
不管是外因还是内因使然,职场妈妈如果因此而在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势必会陷入事业瓶颈。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扭转别人对你的偏见。同时提高自我认知度,找回自信,全面提升自身职场价值。
明天请看:不要把职场的坏情绪带给孩子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