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记者在第九届灾害与社会管理专家论坛上获悉,当前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在矛盾凸显期如何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目前全国有3个省已经成立了省级的社会管理机构,有7个市成立了社会管理的机构,很多地方在党的机构有600多个县成立了勤工部。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解决好的十个大问题。
第一,科学判断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基层的干部、群众认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应对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除此之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社会秩序的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东西部地区面临的经济建设的内容、方式都不一样,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一样,这是在我们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的时候要考虑的。
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传中国可能战略中心要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它提供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的一些资金来源,这个关系、要首先摆清楚。如何把社会工程、社会项目的建设和经济的规划、经济的发展、经济工程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更高地提升我们的经济发展含量,其实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的研究,包括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来提升管理经济的干部和人员的社会方面的知识。
第三,当前要充分理解目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和国际形势波动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特别表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广东,包括浙江,此问题应引起注意。
第四,社会体制的顶层设计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一个是利益格局怎么设计,第二公众如何去参与。这是社会体制核心的最顶层的体制机制。在这个基础上要处理好社会组织的管理构架问题。目前全国有3个省已经成立了省级的社会管理机构,有7个市成立了社会管理的机构,很多地方在党的机构有600多个县成立了勤工部,在中央的层面怎么来协调,主要有两个问题可能要解决,一个是中央怎么面对地方在社会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去进行这方面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另一个,中央成立一个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委员会,怎么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把民生和有关的各个部门有机地协调起来,这是今后在顶层组织体系设计里面要考虑的。
第六,地方和基层社会管理责任大权力小的问题。因为社会冲突更多的是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百姓中间,地方政府、基层政府面临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在管理体制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地方的基层的社会管理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设施设备的配置,非常有限。影响了他们的职能发挥。所以,许多干部、基层干部感觉到在这个问题上压力很大,但是又好多事情做不了,如何来解决,可能需要如何来加强基层的物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甚至涉及到人事体制的改革。
第七,涉及到群众根本利益的解决方式问题。最关键的是信访制度的改革,如何来解决在信访制度中老百姓信访不信访,如果把各类矛盾、各类问题纳入到法制的轨道解决,而不是仅仅用行政手段来解决,这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对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反而矛盾不容易解决。
第八,处理好个别部门、个别地区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这种形式主义的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干部也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管理有些地方搞的是声势浩大,但是不能持续,如何把它能够持续化,能够把它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建设。我始终认为,中央提出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智力建设,它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包括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和法制的政府等等,这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它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需要长期地去推进。因此要避免形式主义。
第九,在社会管理问题上考核和问责制度。基层干部压力很大,反映很多的就是考核。现在计划生育要考核,经济要考核,财政有时候甚至一些指标要考核,包括维稳要考核,这些考核重要不重要?很重要。但是考核的问责的东西太多,基层干部就有一个压力,这个压力就造成他们不敢做事情,不愿意做事情,越不敢做事情,越容易出事情。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应对上级的问责考核,甚至造假,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准确的考核标准,不仅仅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还有老百姓对各级政府的评价,把这些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当前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非常重要。
第十,外来人口管理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有2亿2千万的农民进城,如何处理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公共利益、公共服务领域的关系,这个既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城市居民自身在现阶段的一些想法,把这些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包括一些基层的地方的干部在对待农民工的一些问题上的想法。单方面地去考虑可能不容易解决这样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