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有网友称,贵阳市金阳新区管委会购买了5辆美式校车,每辆39万元,只接老师上下班,不接学生上下学。对此,金阳新区管委会回应称,购买这批客车,一是接送区内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在和学生用车不冲突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上下班交通车。
-网曝美式校车只接老师
11月20日,一条新浪微博称:贵阳市金阳新区出现5辆“美式校车”,由金阳新区管委会购买。网友还没来得及为西部城市的学生感到欣慰,就发现该车每辆39万元,供北师大贵阳附小使用,只接老师上下班,不接学生上下学。
该条微博发出后,众多网友表示不解。“校车用来接送老师,那祖国的‘花朵’呢?”“美国校车到了中国咋就变味儿了呢?”“老师的安全比学生的安全更重要吗?”
-回应优先保证学生活动
针对此事,金阳新区党工委书记丁旭东说,购买这批客车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接送区内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在和学生用车不冲突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上下班交通车,不让车辆闲置。
“过去大多数学校开展活动都是租车,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老师也多次反映,家住老城区,离学校太远,影响教学。”丁旭东说,5辆车中3辆为管委会财政购买,两辆为社会捐赠,每辆39万元,可载37人。所谓校车并非北师大贵阳附小专用,全区学校均可申请使用,由区教育局统一调配。因为北师大贵阳附小距老城区较远,停车场较宽,就将车停放在此,并作为交通车始发站。
丁旭东说,金阳新区开发近10年,已从没有学校发展到拥有各类学校68所,在职教师2300余人,在校生3.2万人。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大多数中小学生离学校较近,基本不需要校车。“但学生的所有活动,我们都优先保证。”
-调查五条线路接送教师
在金阳新区的几所中小学校,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少学生和教师。贵阳实验一小六年级学生彭棹然说,今年学校多次举行活动,大家都坐大鼻子校车往返,包括春秋游、新区艺术教育中心举办的“经典诵读”等活动。
据孩子们反映,绝大多数同学都住在学校附近,平均步行约10分钟,最远的步行不到半小时。
贵阳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罗勤等人透露,学校老师公开招考,一半以上住在贵阳其他城区,路途较远,交通不便。贵阳北师大附小老师刘瑾家住贵阳小河区,到学校要跨越四个城区,路程至少一个半小时,她几乎每天早上5时半起床,有时担心迟到只能打车,一趟车费超过50元。像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年轻教师工资不到2000元,学校周围都是新建小区,租金动辄近千元,买房更是遥不可及。”刘瑾说,现在校车分五条线路接送老师,减少了路途奔波,保障了正常教学,也增加了教学精力。
贵阳实验一小老师李丹阳说:“大家的不理解甚至指责,让我们老师觉得很难过。”
校车有特权
教师不宜用
-声音
有网友为老师鸣不平。网友“一夜繁华”说:“如果只是购买一般客车,作为教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还会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吗?难道老师的生命安全就不需要保障吗?”
但是,更多网友对此提出异议,网友“阿拉蕾de圍脖”说,“school bus”就是向学生提供的,应将交通车和校车分开。
贵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和平认为,政府可以向教师提供交通车,作为一项福利。但根据国际惯例,黄色大鼻子校车拥有许多特权,如其可靠的安全性、优先通行、学生上车即相当于购买保险、驾驶员要求更为严格等,是专门为学生提供的一项特殊交通工具。
安和平说:“这些特权就不应该由老师们享用了。而且金阳新区有一些郊区学校、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可能也有使用校车的需求。政府应该更加注重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的均衡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