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珍珠港”有惊喜、失败,以及从废墟中崛起之意。今年12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70周年,时隔70年后的今天,日军偷袭美军在夏威夷的军事基地仍然是美国人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每年12月7日,美国民众都会为在珍珠港事件中丧生的2402名美军士兵举行悼念仪式。在2011珍珠港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人会铭记1941年12月7日,以纪念这些爱国者们的坚强,表彰那些为了我们的自由而牺牲的人们。”
70年过去了,珍珠港事件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为什么日本会选择进攻美国?为什么美军受袭之前毫无防备?今天,历史学家仍在辩论关于珍珠港事件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疑问,并提供了很多新的证据和理论。而我们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误解,也需要得到纠正。
历史档案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转折点之一。新华社
珍珠港事件·
3大疑问
1 为什么美军基地没有丝毫戒备?
1941年12月7日上午8点,日军飞机突然开始了对珍珠港的第一轮袭击。在几小时之内,日军同时向菲律宾、威克岛、关岛和其他太平洋目标发起攻击。美国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在他的新书《地狱》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黑斯廷斯否认了时任总统罗斯福明知珍珠港会受到攻击,而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并借此使得美国介入二战的说法。但是他说,美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没有保证珍珠港和其他太平洋基地是处于全面防御状态的。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重要的权威人士。他认为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他撰写的《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会曾就此进行了广泛的听证会。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军队集中精力训练,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袭击;军队指挥官担心弹药流出后会引发不安全事件,故而将防空用的弹药统一保管,没有提前分发到士兵手中;海军由于缺乏设备,在海上没有保持定期的飞机巡逻。而且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舰船之后,指挥官也没有立即明令侦察机进行侦察。
令美国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军将领始终都不清楚日军航母发展究竟有多迅速。在最新一期的《海军历史》杂志上,历史学家乔纳森·帕歇尔和迈克尔·温格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看似更加靠谱的答案: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美国海军并不知晓日本航母的真正作战能力,因此不能准确评估它的行动目标。”
2 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
日本飞机袭击珍珠港两轮过后,飞行员顺利返回航母。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与其他将领就是否进行第三轮打击展开了讨论。许多空中指挥员表示支持这样的后续行动,认为美国空军基地当时的燃料存储、修复和其他后勤能力都比较脆弱。
但南云忠一是一位谨慎的指挥官,他决定不再采取更多的行动。因为这将需要马上在航母甲板上重新填弹,与此同时,美国航母和潜艇有可能正在朝日军航母奔袭而来。他认为日军已经赢得了一次全面的胜利,所以没有必要再为扩大胜果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南云的决定令其手下期望再次出战的飞行员感到失望。”戈登写道。日本人不知道,袭击过后珍珠港基础设施的受损程度,几乎已可以迫使美国从西海岸撤出其海军力量。几十年来,一些历史学家都认为,南云忠一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而这也许会改变战争的进程。
然而,在《地狱》一书中,黑斯廷斯认为,日军后续的打击是不可行的。“冬季的白天太短了,日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登陆并提供支援(另一波空中打击)。无论如何日本的炸弹负载太小,不可能真正摧毁珍珠港。”黑斯廷斯写道。
3如果美军成功预警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美军在袭击前一天就早早接到了预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毕竟,几个小时前的成功预警可能会扭转战局。袭击来临之前,美国战机也许已经飞起,防空警报或许已经拉响,他们也许能在日军来犯的必经之路上成功拦截对方,并取得胜利。
至于,若太平洋舰队击退了日本的攻击之后,可能发生什么,“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海军上将金梅尔将继续派出战舰和航母,对日本舰队实施毁灭性的打击。”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格里姆斯利这样说道。
金梅尔是一位进攻意识很浓厚的指挥官,他一直梦想着能够重现大英提督过去的伟大功绩。只需要几个星期,他就可以调集美国威克岛附近的海军力量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日本虽拥有航母这个微弱的优势领先,但是美军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来自威克岛基地战斗机的援助。交战结果将无法预测。”格里姆斯利写道。
如果,美军取得胜利,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但是如果美军失败,“关键战役失败的消息,会比珍珠港受袭事件本身带来更糟糕的结果。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损坏和击沉的船只,大多数都随后被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而如果在环太平洋深海地区作战,被击沉的船只只能安静地躺在数千英尺的海底。”格里姆斯利在《军事历史》杂志的网站上写道。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的美国民众也因为珍珠港事件而变得空前团结,积极地投身于战争。正如普兰格所写的那样,这次突然袭击对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国民众群情激愤地支持美国参与二战。然而,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介入二战,不过美国民众是否仍会这么有激情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就不得而知了。
珍珠港事件·5个误解
1 对于日军潜在的攻击,美国之前毫不知情。
12月7日前的几天里,驻扎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军官不断接到来自华盛顿各种各样的日本军事情报,其中有些情报世人皆知,并且能明显凸现出日军侵略野心:比如日本停驻在长江的美式军舰沉没、日本与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签订三方条约等,当然还包括具体的战争警告。当时美国陆军总部已经拦截并破译了由东京发至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密电,陆军总部认为日本会在11月30日即星期天的某个时间攻击夏威夷。一家夏威夷报纸甚至在头条新闻中刊登了有关日本可能攻击夏威夷的消息。
12月4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接到海军情报办公室送来的写有“机密”字样的26页备忘录,里面详细记录了日本的间谍活动。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日本间谍工作的中心是美国会下决心投入多少兵力。因为日本预料到可能会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所以他们密切注视着西海岸、巴拿马运河、夏威夷领域,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构套取有关军队、军舰和商业的信息。”然而,这只是一般的警告,他们并没有侦察到一支庞大的日军舰队会穿越几千英里从东京开到夏威夷。
2 12月7日,日军只攻击了珍珠港。
虽然日军对珍珠港的攻击对于美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给其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其实就在同一天,日军还攻击了菲律宾、威克岛、关岛、马来西亚、泰国和中途岛。1942年1月,日军攻陷菲律宾首都,驻扎在那里的美军投降;1941年12月22日威克岛即被占领;12月10日日军就进入了关岛;1941年初攻陷马来西亚;日军在攻打泰国几个小时后该国便投降了。
那段时日是太平洋战争最黑暗的阶段。在一系列空袭中,英国失去了两艘巨型战舰。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两艘战舰沉没时是他在整个战争时期最失意的时刻。日军当天的行动严重削弱了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
3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反应迅速、果断。
珍珠港事件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在太平洋战区遭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打击。12月8日美国有谣言称海军正在追击当时攻击珍珠港的日本舰队,但是这一消息是错误的。美军驻菲律宾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发电报给罗斯福要求海军支援,要美国潜艇帮助锁定日本军舰的具体位置,但是这一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复。被日军包围的麦克阿瑟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支援,菲律宾随后陷落。
直到1942年2月美军才第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目标是太平洋上的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
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和日本第一回合的较量就已经决定了美国最终的胜利。日本在攻击珍珠港几个小时前曾派遣数艘名为“袖珍”的潜艇,企图攻击该基地。美国“沃德”号驱逐舰在珍珠港外巡逻时与其中的一艘“袖珍潜艇”首次交锋,结果“沃德”号将其击沉,两名日军死亡,美国方面没有损失。
4 日裔美国人是事件后唯一被拘禁的美国公民。
珍珠港遭袭的48个小时里,1000多名有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血统的人都被当成了“敌对分子”,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拘留。战争结束前,被拘禁、拘留或被限制活动的人有成千上万之多。虽然被送往“集中营”(其实应称“重新安置中心”,用于集中看管美籍日本人。这个重新安置中心和集中营还是有区别的,只要不走出营地,还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的约12万人中大部分是日裔美国人,但是在夏威夷的德裔、意裔美国人也同时遭到拘禁,其他人则被迫搬离陆上的禁区。此外,美国国内也有超过1.1万人的德国居民被拘禁,约60万意大利血统的人被当做“敌对分子”,言行受到限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外交官也纷纷被拘禁和逮捕。
当然,日本人受到的对待最为严厉。12月7日后的几天里,总检查长弗朗西斯·比德尔命令所有日裔美国人将他们的照相机和广播设备送到当地警察局。这些人受到了很多限制:银行账户被冻结,旅行也受限。联邦调查局和陆军总部则要求在“非常时期”将每一个日本人单独拘禁。
5 公众认为珍珠港遭袭,美国会因此加入二战。
美国因珍珠港事件而参战,但却不是全面参战。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基本是孤立主义者,他们不想卷入又一场欧洲战争。包括查尔斯·林白和沃尔特·肯尼迪在内的公众人物支持的“美国第一”运动,在美国逐渐流行。该运动的支持者曾宣布要参加1942年的每一场国会选举,支持最激进的孤立主义候选人,不管他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珍珠港遭袭后,该运动告一段落。
在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资料中,工作人员发现了罗斯福于12月8日向国会发布的一则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作战的宣言草案。但是最终该草案被弃用了,罗斯福只宣布对日本作战。
珍珠港遭袭将美国人从孤立主义的睡梦中惊醒,使他们投入到了太平洋战争中,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卷入欧洲战场。直到12月11日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向美国宣战,总统罗斯福才不得不宣布美国将参加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