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凌晨3点,菜市场摊主黎丽华手持电筒抢进货
新春
走基层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孙晶刘勇
深夜12点,当羊城渐渐进入梦乡,广州福今肉菜市场的菜档档主陈起飞夫妇像往常一样发动了小面包车,前往芳村蔬菜批发市场运菜。星星还隐约在天空闪烁,他们一天忙碌的生活已经开始。“每天可以睡6个小时,不过要分成三段睡。嗨,干了二十多年也就习惯了。”陈起飞憨厚地笑着说。
像陈起飞夫妇这样的菜档档主们遍布广州1400多个肉菜市场,他们大多全年无休,为糊口也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辛勤地工作。
临近春节,记者于19日凌晨跟随这对卖菜人一起亲身体验其中的苦乐滋味。
“我就想抢到最靓最抵的菜”
19日0时37分,广州福今肉菜市场门口昏黄的灯光下,只有一盆盆待售的年桔散发着过节的味道。
远远地,菜档档主陈起飞和妻子黎丽华拿着手电筒向记者挥了挥,“要在出发前去隔壁饭馆拿个订单。”陈起飞告诉记者,“给饭馆送菜可以帮补卖菜的生意,快过年了,很多人回老家去了,买菜的人少了一半。”
一路飞车,不到半小时,我们到达了陈起飞常年拿菜的批发市场———芳村荔塱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啊,现在拿货量少了,批发商也来得晚。”看见批发市场内零星开着的一两家档口,陈起飞夫妇有些失望,他们只买到了两筐叶菜。
赶紧再去别的批发市场看看。陈起飞急忙开到另一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车还没停稳,黎丽华就敏捷地跳下车,跑向批发摊位。“我们俩必须各自分开拿菜,这样才会更快。”陈起飞告诉记者,“这个市场来拿菜的人多,挑晚了就没有好菜了。”
戴着手套,举着手电筒,黎丽华熟练地一家家翻检着新鲜的蔬菜。“我就是想抢到最靓最便宜的菜。”她一边和批发商讨价还价一边跟记者小声嘀咕着“太贵了,这边的菜太贵了”。
选好菜,称重,付钱,熟悉的老板会将货送到陈起飞的车前,对于不熟悉的老板,陈起飞则快速写上自己的车牌号码。然后,转向另一家摊位。这时已经是半夜两点多了,两人选了两百多斤的蔬菜,记者开始不停地打哈欠,而陈起飞夫妇此时还是精神十足。
“这边的菜太贵了,还有一些菜我们再去刚才的市场买吧。他们现在应该开档了。”黎丽华对记者说。
再次折回荔塱市场,此时市场内灯火通明,数十个档口都摆满了各种蔬菜。“太好了,这边的菜便宜。”黎丽华开心地大声喊着跳下车。三点半,她挑了30多个品种的蔬菜,“你看,这边的白萝卜比那边每斤便宜3毛钱,土豆也便宜两毛钱……”黎丽华提着几大袋“战利品”得意地笑着像个孩子。
“十几年没回高州过年了”
“快回家,还能再睡一个小时。”陈起飞催促着黎丽华奔向回家的路。
5时30分,福今路肉菜市场已经开门,菜档档主们各自为清理自己的蔬菜忙碌着。黎丽华睡眼惺忪地将黑红格子的毛衣上套上了围裙说:“睡了一个小时,还很困。”可当她打开菜筐取出菜心时,精神似乎一下子振奋起来,只见她左手撑开橡皮筋,熟练地缠到右手整好的蔬菜中间,不到两分钟,已经捆好了十多把菜心。“打扮一下,这样看起来会靓一些。好卖啊!”黎丽华对记者说:“要是这个月每天拿回来的菜都能卖光,就能给小女儿买部1000元的手机作新年礼物了。”
说起春节,他们俩都有点惆怅。“十多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每年过年还是得在广州跟人合租的房子里面过……”陈起飞一边清洗蔬菜一边回忆。今年47岁的陈起飞家在高州,在家里排行第二,哥哥和弟弟也都干着贩卖蔬菜的工作。“卖菜一天不能停,我都不记得老家春节年夜饭的味道了。”黎丽华比丈夫小1岁,她说自己的3个孩子都是婆婆拉扯大的,很想回家过年,“老家新盖的房子还没住上几天”。
“每天晚上12点起床去批发市场,忙到凌晨4点左右才能回来睡一个小时,中午睡两个小时,就一直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收工。我们很少看电视,9点一定要睡觉。”陈起飞说,卖了22年的菜,日复一日这样过。“元宵节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回趟老家。”
孙晶、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