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图/吴结 |
2月27日,有消息称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研究生,而且这些硕士城管队员中有的就是从事沿街巡查工作。(2月28日《常州日报》)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在一线执法的城管,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招聘、或者是分包下去的“临时工”。从“妈妈城管”、“美女城管”到“硕士城管”,他们的温柔式执法、人性化执法,也许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示范效应,但如果无效放大这种效应、夸大这种所谓的榜样力量的话,显然是过于低估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了。
说到底,过分地倚重于人的因素,而非诉诸于管理的创新,终究还是“身份盲信”而已。不错,从“妈妈城管”、“美女城管”到“硕士城管”,他们本身的秉性或者说是学识,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温柔式执法、人性化执法的可能。
但常识又告诉我们,如果城市管理未能充分做好理解、尊重,对城市管理人员执法素质、执法能力的要求未能做到足够细致与严苛,那么,理论上的“好城管”的执法人员有变成“坏城管”的可能。难以消解公众之于城管这一群体的负面印象不说,广义上的城市管理质量的提升、城市综合形象的打造,也只能流于空谈。文/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