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按照民政部的统一安排,一场“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的专项活动已经在本市大规模展开。本市将建立起全覆盖救助网络,多部门联合行动,有效保护流浪儿童权益。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以全面、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为目标,依法严厉打击拐卖、拐骗未成年人以及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实施违法犯罪等活动,积极主动救助和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力争到2012年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为此,天津市救助管理站与本报联手,今年将对“接送流浪儿童回家”的活动进行全面报道,关注孩子回家路,让孩子们尽快回到父母身边。
拖病体老爸千里来津接回离家女儿
昨天上午9点,从湖南岳阳一路奔波赶到天津的肖德五急匆匆地跑进了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进门就四处寻找,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问:“我女儿是在这儿吗,真的是她吗?”
谈话间,肖先生不时扶着腰。他说,自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本来正在家里休养,可是10天前,15岁的女儿小小(化名)不见了,他拖着病痛的身体,找遍了城市里的每一个网吧。本月23日,他接到了女儿从天津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在天津,没钱也没地方住,哭着找爸爸说:“要回家”。远在千里之外的老肖告诉女儿赶紧打“110”,过了几个小时,他就接到天津救助管理站的电话,于是赶紧来天津接女儿。
核实了老肖的身份,工作人员带他到儿童保护教育中心见女儿。老肖脚步蹒跚,他说:“这两天我都是戴着医用的腰带,贴着膏药在找女儿,这一趟火车,我全身都疼得要散架了,可是,能见到孩子,我也高兴。”工作人员把小小领来了,15岁的女孩儿见了老爸没有太多的激动。倒是老肖一把搂住了女儿,摸着孩子薄薄的外套,问:“冷不冷啊,你这孩子。”泪光在他眼角闪动,女儿却只是拉着老爸的一只胳膊,说:“快回家吧。”
记者请父女二人上了“新闻直通车”,把父女俩送上回家路。
“娇养女”为见网友两次离家
坐在车上,老肖一直拉着女儿的手,生怕女儿再丢了。他告诉记者:“10年前我就离婚了,我觉得孩子没有妈妈,就格外地疼。可是,她长大了,有话不愿意和我说,在网吧里遇到些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有时就和他们一起跑出去玩儿,前不久,她就离家过一次了。”
小小这时情绪兴奋起来,主动对记者说:“这次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来天津找一个网友,他说是塘沽的,我从家里拿里了600多块钱,我们就一起来了,可是,那个网友没找到。结果我的钱和两个手机都被那个一起来的朋友拿走了。我被旅店老板赶出来,在马路上流浪了大半天,实在又冷又饿了,才找人借了个电话找我爸。”小小讲这个过程,并没有太多的自责,只是说到在救助站里一周的经历时有点感动:“我刚来时,总想着快回家。后来,叔叔阿姨们经常安慰我,还有关老师、孙老师,是我的责任老师,她们天天和我聊天,我在生活中从来没有人和我这么亲切地聊天。她们白天陪我说话,晚上陪我睡觉,我从小就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我羡慕别的同学有妈妈,在这里的一周,我觉得这种感觉就和有妈妈一样,我说的话她们愿意听,也听得懂。”听着女儿的话,老肖好像也若有所思,当他们下车的时候,老肖对记者说:“我明白些了,回去和孩子多沟通。”
“救助专家” 流浪儿童中“网瘾少年”增多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的闫世威队长是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救助专家”。闫队长介绍说:近几年救助站救助的流浪儿童从12岁到17岁年龄段的居多,其中,最多的就是像小小一样沉迷网络,瞒着家长到外地找网友遇到困难无法回家的。很多孩子都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家,往往是第一次回家后,家长要么打骂,要么怕孩子再跑就尽量百依百顺,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正确的。孩子因为有过“经验”,出走的胆子就更大。还有一类是未成年人认为在家里“没意思”,自己外出打工,多半找不到工作或被骗,结果流浪街头。还有不少孩子是由于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家长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闫队长说:“救助中心里90%的流浪孩子都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到自己的家。而如何让孩子不再走,家长们要多做些工作。”
心理专家 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方式
天津宜童心理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张原平提醒家长们: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特点比较明显,特别是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的情况。孩子有一部分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非常想要“找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他们认为父母不明白自己,就会选择找同伴倾诉,有些孩子也会将这种情感转移到网络上,把“网友”当做感情倾诉的对象。家长不能以大人的身份和口吻与孩子交流,而是更应该留意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年龄圈里的话题和新鲜事物,尽量用平等的关系和孩子能接受的内容、方式去沟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家庭交流不畅而带来的青少年问题。新报记者任悦李海燕实习生张一博通讯员黄晓莉孙雅怡 摄影新报记者吴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