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3月27日,“北方助学宁蒗行”志愿者团在领队“花旗”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了助学之旅,结束了温泉完小等三所学校的物资运送工作之后,队员们从下午开始运送物资到海拔高达3600米的牦牛坪村。
上山
因为已经好几年没有“生人”上过牦牛坪村,此行队员、司机及义工29人没有一个人认路,只有等待牦牛坪村小的刘老师下山带路。
13:20,刘老师与我们的队伍汇合,乘车前往牦牛坪。一路颠簸,跋山涉水,路况越走越差。

15:00,路况已经不请允许客车再行进,全体队员下车徒步,运送物资的货车则继续前行。此时海拔表显示2950米,而我们要去的牦牛坪海拔3600米。
据刘老师介绍,从下车地点徒步到牦牛坪村大约要两个小时,分为两段比较平缓的山路,和两段比较陡峭的山路,可谁也没想到,全队抵达牦牛坪竟然用了4个半小时。

出发不久,山势开始陡峭,队员们开始了艰苦的爬升,可此时偏偏天降小雨,队员们的雨具几乎都在货车上。山中无处躲藏,只能冒雨前行。由于两名女队员本来就有病在身,领队花旗慎重考虑,将二人劝退。
山路漫漫,雨势却越来越大,记者索性和刘老师攀谈起来,原来牦牛坪不久前已经通电,由于信息闭塞,以致永宁助学的义工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刘老师介绍,目前村里共有47户人家,155名村民全部是彝族,学龄儿童20多人,现均在读,无人失学。
经过第一段艰难的爬升,队伍被拉开了距离,好在雨势渐小,没有穿冲锋衣的队员几乎已经被淋透,领队担心出现感冒发烧,命令队伍加速前行。

18:00,第一批队员终于抵达牦牛坪,记者所在的第二梯队半小时后到达,经过无线电联络得知后队尚有一段距离,记者决定先去村小拍照。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是当牦牛坪村小出现在眼前时,记者还是不由为之一震。说是学校,其实全部建筑只有不到20平米,中间打一隔断,分成两个教室,一间是一年级,一间是二年级。教室为全木质结构,记者看到,这个勉强可以称为“房子”的教室根本没有地基,用石块直接码放在黄土上,上面就是木板“墙壁”,千创百孔,四处漏风。当时学生都已放学,走进教室,只有一块黑板,两三张课桌。由于没有窗户,室内光线极差。地面没有铺任何东西,黄土一片,本来就不大的屋顶已经被风掀开了一大片“天窗”。真的难以想像,在这种几乎“露天”的环境里,这些不到10岁的孩子冬天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吴涛)

这就是牦牛坪村小的全部建筑:两间没有地基的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