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爱浓·沪语童谣音乐会海报
上海爱浓·沪语童谣音乐会今天在东艺举行。该音乐会的策划、导演徐俊没有想到,这台演出3场的音乐票房竟出乎意料地火爆,他多方打探后得知,除怀旧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童谣已几乎成为几代人深情沟通的仅有纽带。终于有了“抓手”
沪语专家钱乃荣正在为小学生编撰上海话读本。他透露,近年来,政协多次提案,要优化沪语传承环境。此番,终于有了一个能具体落实的“抓手”。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徐海清去年在本市两会期间,联手一批专家、演员、教育工作者一同倡导保护、传承沪语。虽然有部分大学社团开设了“沪语社”,建立了相关的沪语网站,但是仍缺乏一种能同时凝聚五湖四海的男女老少,又能大面积迅速传承、保护沪语,且又兼具人情味的方式。而从娃娃抓起的沪语童谣音乐会,恰恰能成为最佳途径。
细想有点悲凉
社会力量为促成此事拧成一股绳,确实令人心头一热。但细问投资方为何致力于此,听来却有点悲凉。“光启投资”的老总梁庆光年届六十。他表示,自己与第三代已经找不到情感沟通的方法了。小孩子的世界充斥着英语、电子游戏和各种课程,他们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与外祖父在一起,却发现与外公外婆没有“共同语言”。“天伦之乐”无法乐,确实心忧。因此,外公外婆与爸爸妈妈曾有的“童谣”乐趣,就特别想“复刻”在第三代身上。据售票人员透露,前来买票者中有不少父母,为的是带孩子来寻找彼此沟通的“共同语言”。
方式应该多样
钱乃荣教授认为,通过童谣传承沪语应该是“第一步”,今后还应该让大人也学唱些沪语歌曲。就像风靡香港、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的粤语流行歌曲一样。粤语或者台语歌曲,有着别样的韵味,上海的沪语流行歌也完全可以创作得具有海派特色。目前有一些在流行音乐节拍的背景下讲上海话的“说唱乐”沪语歌,在艺术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无论如何,仅用童谣这一种方式来传承沪语,看来确实“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