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了农民兄弟舒心的笑容
静海县人民法院独流法庭始终坚持以调解化纠纷、以调解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将诉讼服务职能延伸到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庭前,真正实现了法庭从“最后一道防线”到“第一道防线”的角色转变。
调解矛盾纠纷为促进社会和谐尽心
去年3月,外地人王某承包了独流镇一小区三栋楼的装修工程,协议签订后,王某又将工程分包给外地人刘某、储某、夏某、郑某、郑某某所带领的五个施工队,施工人员55名。6月初,五个施工队因工资问题与王某发生纠纷,各施工队负责人分别带领部分农民工到镇政府索要工程款和工资,后又到县政府反映问题。当晚11点,镇政府通知独流法庭,请求提前介入协调此事。张俊祥庭长对此高度重视,深知如不能妥善解决这55名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鉴于此,该庭全体法官立即赶赴现场,分组维持秩序,稳定农民工情绪,并与农民工代表对话,向他们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同时,严肃告知五个施工队负责人,工程尚未完工,且未考虑工程造价,盲目签订分包协议,此不利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考虑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法庭与政府共同与开发商协调解决此事,并要求农民工理性维权。
通过全体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稳定住了农民工的情绪,开发商与王某亦同意协调解决此事。最后,在法官的主持下,30万元工资顺利发放到农民工手中。至此,这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坚持能动司法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1999年,独流镇某村村委会与该村村民赵某签订了鱼池承包合同,2009年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再续签。2010年冬天,村委会将该鱼池填平,准备按照县政府建设生态村的要求部署,修建村民健身广场。去年5月初开始地面设施建设,赵某带领亲属到施工现场,声称村委会填平鱼池时,将其养殖的鱼埋在了下面,要求村委会给予赔偿,否则不允许施工。
村委会与赵某多次协商未果,镇领导又与其沟通,亦未达成协议。镇领导遂请法官出面协调解决此事,依法保障村里健身广场顺利施工。得知情况后,张庭长立即带领法官赶赴赵某家中,通过座谈了解,找到了矛盾焦点,向其释明有关法律法规,但其仍不接受,且言语激动。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影响工期,张庭长带领法官多次到赵某家中反复做工作,并动员其亲朋好友劝解。经过四次上门做工作,数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疏导,赵某终于停止阻碍施工,矛盾在诉讼前得以化解。目前,该村健身广场已经修建完毕,漂亮、整洁的广场上不时飘荡着村民们欢快的笑声。
延伸法庭职能为辖区重点工程清障
去年年初,104国道改道线及静霸线建设开工,此工程途经独流镇部分村街,镇党委政府组成多个工作组,下村入户做动迁工作,独流法庭负责整个动迁过程的法律保障和服务。从年初开始,该庭按照不同类型拆迁补偿户,协助政府共制作了四种补偿协议格式样本。
去年5月,某村两户村民因果树补偿标准问题与镇政府发生争议,致使该路段无法施工,法庭法官遂赶到农户田中,与两户村民谈心,从法律、政策多方面做工作。同时,实地查看果树情况,了解到其种植的果树品种为蟠桃,刚进入盛果期,经济效益较高,与市果树补偿标准存在差异。掌握实际情况后,法官及时向镇领导汇报了此事。经多方协商,圆满解决了这两户村民的补偿问题,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天津政法报 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