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8年,一部好莱坞商业片《通缉令》乏善可陈,唯一可圈可点处是片中频频出现的“会拐弯子弹”——主角的子弹射出后可以转向、后退,还可以绕过障碍物精准的击中其背后的目标,甚至准头儿能达到以己之身挡住其他子弹的射击,犹如长了眼睛。
在当时,这一桥段基本还属于“艺术效果”。但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一则消息称,美国桑迪亚实验室与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近些年一直在致力于研发人类首颗真正制导的子弹,期望实现步枪的精准度与射程革命性同步提升,目前已有首颗自引导子弹原型问世。尽管测试中可能还达不到好似长了眼的效果,但该技术一旦公开,任何人想拥有职业狙击手的射击精准度,将不在话下。
子弹会拐弯的创意
影片《通缉令》是用子弹向暴力美学致意,但其中的“会拐弯子弹”和制导技术没多大关系。因为个中人物身怀一种甩手腕的绝技,能在发枪瞬间控制子弹的行走轨迹。那一道道夸张的弧线,结合多到令人发指的慢动作,可见它也就指着这一招来卖座。那么在现实中,真有可能单靠人力如此大幅提升子弹的精准度和走向吗?
在流体力学当中,有一种马格努斯效应,阐述的是当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与物体飞行速度矢量不重合时,在与旋转角速度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一个横向力,在这个横向力的作用下物体飞行轨迹发生偏转的现象。对于旋转反坦克导弹、空射导弹来讲,在旋转和横向流动的作用下会发生马格努斯效应,因此对导弹的气动外形和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要求。
而子弹头是一个实体不变形的武器,体积要小很多,在射程之内不会产生肉眼可察觉的弧线,除非超远距离且子弹轻,或子弹密度分布不均。而现实中人甩手腕的力量不可能达到子弹出膛的瞬时速度,所以单靠人力实现的“拐弯子弹”,基本属于妄想,连“结合了现实技术的科幻元素”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