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8月31日是传统民俗祭日——中元节,天津市民政局在大礼堂召开了第八次殡葬改革工作会议,未来三年内天津市殡葬改革工作将坚持以“文明、生态、惠民”为主线,建立“政府推动、法律法规支撑、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社会参与”体制,加快建成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殡葬体系。

殡葬改革是天津民政工作的突出亮点,也是天津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显著成果。近年来天津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着力建设惠民殡葬,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丧葬补贴政策,全面覆盖城市无收入群体、困难群体和农村居民。二是着力提高火化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火化并强化目标管理,火化率连续多年保持99%以上。三是着力推进丧俗改革,在全国率先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将文明祭扫纳入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列为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四是在全国率先制定殡葬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将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出台的民政服务设施发展布局规划,为加快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推进殡葬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五是着力强化服务监管,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墓管理、经营性公墓后期管理、丧葬祭奠管理等政策制度,联合多部门依法整治殡葬市场,建大殡葬管理力度,殡葬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第七次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天津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公益性网络祭扫平台“津祭网”,免费提供网上祭扫服务,支持400万人同时网上祭扫,点击率超过40万次。坚持规范先行、疏堵结合、群防群力,划定470条禁烧道路,指定3066个焚烧点,组织机关干部、青年团员、社区志愿者7.5万余人次劝阻疏导,制止烧纸行为3.6万次。此外还打造了“海之眠”等一系列体现天津地域特点的生态葬法,举办骨灰海葬59次,骨灰洒海3335具,较上个三年提高55.5%。
未来三年,天津市将进一步细化殡葬专项规划和区县建设规划,力争到2014年底,完成全市所有殡仪馆改革提升工程;建成市级殡仪服务中心3个、区级殡仪服务中心8个;完成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总任务的三分之一;创建3个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初步建立城乡一体、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天津市还将“优化殡葬服务、推行绿色殡葬、培养殡葬文化”纳入了未来三年殡葬改革的工作计划。天津市将按照民政部《殡葬服务术语》等7项服务标准,加快出台殡仪接待、遗体保存、告别、火化、骨灰寄存、撒海等殡葬服务地方规范及政府定价,选择性殡葬服务政府指导价,殡葬用品市场调节价。经营性公墓不再批建,控制总体规模,倡导小型墓、艺术墓,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建设以公益性骨灰堂为主体、公益性墓地为补充的骨灰安放格局。(记者赵首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