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驻村干部引入藤织加工项目,村民闲时织篮每月可增收数百至上千元。
-驻村故事
佛山市司法局在帮扶更合镇宅布村期间,引入广州一家企业的藤织加工项目,村民在家织篮每月便可增收数百至上千元。但这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却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经历了村民参与从高峰到低谷再回高峰的历程,这使驻村干部边志民认识到,农村扶贫有好项目更要有好方法。
宅布村是半征地村,失地农民尤其是大龄农民就业难,立足这一村情,佛山市司法局通过下属的佛山监狱引进了藤织加工项目,由佛山监狱的合作企业南方家具公司向村民免押金提供藤织材料,并出资收购村民织好的藤篮。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工作方式灵活,村民学会后可在家中编织。
今年4月18日项目正式启动,短短7天时间便有100多人参加培训,到6月底已有近300人参与藤织加工项目。据边志民介绍,每个藤织产品依不同品种厂方收购价从7.5元到30元不等,村民可边看电视边编织,视数量多寡每月可增加数百至上千元的收入。
然而,这一项目到7月却风云突变,半个月时间走了200多人,只剩下不到30人,项目险些流产。原来,厂方7月更换了藤织新品种,需要培训新织法,村民嫌麻烦不干了。
怎么办?边志民和村干部一边挨家挨户动员,一边亲自上阵做编织示范。这个办法果然行之有效,三天后陆续有村民返工,到8月又有300多人参与,并从宅布辐射到高村、白洞、合水等7条村居。
“村民学一个品种的编织技术要花几天时间,换品种后又要重新学起,担心既花了时间又赚不到钱。但看到干部都能织好,村民的好胜之心起来了,觉得自己没理由学不会。”宅布村民梁玉群认为是驻村干部用真诚打动了村民。
梁玉群是厂方聘请的专职培训师,加上自己编织的产品每月可拿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她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有了第一次改变,后面再换新品种,村民就习以为常了。“现在有不少村民一次就拿3个品种回家,全家老少闲时一起做。”
可以从另一侧面印证该项目强盛生命力的是,南方家具有限公司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表示满意。该公司总经理卢钜昌表示,只要村民能保持这一工作状态,即使扶贫工作组撤离了,也会继续与村民保持合作。
而从藤织项目所经历的曲折历程,边志民意识到,产业扶贫项目不仅要契合农村实际,而且要从工作方式方法上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搭建项目平台,实现让村民做到村民自己要做转变,使他们形成勤劳致富的习惯,才能实现真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