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重庆晚报》报道,近日,著名性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彭晓辉在一次公开讲座中建议,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稀奇,但校园里每个地方可都是公共场合,没有真正私密的空间独处。彭晓辉建议,公共恋爱场所可隔成半封闭小单间,让学生情侣自带蜡烛、电脑、游戏来谈恋爱,既安全,又能方便学校监管。14日,彭晓辉在自己的微博上说,他的原话是“管理”,引起争议的“监管”是媒体报道中的提法,并未如实表达他的想法云云。
说实话倒也能理解彭教授之所以会提出这种“半封闭小单间”的歪招,因为以前看到过不少新闻:某地高校组织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或称志愿者),戴上红箍,拿着手电筒专门在校园里逮“举止不文明”同学,积极分子可以以此攒学分或者在评优方面获得优先权。但是,爱情的力量不可小觑,于是校园恋人们只好往更黑处去,自然也就多了几分不安全。彭教授的法子,大抵是在这种高压态势下,想出来的折中之道。
不过,即便是彭教授提出的折中之道,细想也是缺乏执行性的。谈恋爱的小单间,不怀好意的人会联想到情人旅馆,襟怀坦荡的人会觉得自己的爱情受到了羞辱。况且,这么隐私的事情跑到一个半公开化的场所进行,凡是携手走进小单间的,不啻于当众登上舞台处于聚光灯下。诚然,现在年轻人高调恋爱的也不少,但私密性恐怕是人性决定了的基本需求,即便是当年上海外滩的情人墙,那也是天黑之后的风景。而所谓的学校管理,请问管理什么?是决定A男和B女般配与否,还是命令一下两人进行到什么程度可以拉手,什么程度可以相约出游?总不能是解决三角恋或者帮分手吧……
彭教授不容易,大学谈恋爱的同学们不容易,抓同学的同学们其实也很不容易。唯一省事的是拍脑袋想出这种管理规定的人。他才不管大学生已经都是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会念及谈恋爱这种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说,挡是完全挡不住的。这种莫名其妙的规定,更像是一种禁欲主义的精神洁癖,而对此的批判,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屡见不鲜了。老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学校最好别管这么细,否则不光把别人烦死,也会把自己累死。吴晗先生写的《朱元璋传》里有首诗:“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放,放宽些子又何妨?”此诗浅近,希望学校里管事儿的人们都能看得懂。J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