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年67岁的赵永华家住双环邨街佳园北里小区,是一名退休职工,他与妻子孙秀兰是天津市第一对申请遗体和眼角膜“双捐”的志愿者夫妻;他创建了“天津市遗体捐献宣传帮办志愿小组”,义务帮助1300多人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他的遗嘱放在天津医科大学“生命意义展室”,是展室唯一一份主人还健在的遗嘱。他开办了“永华热线”,义务向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通过认亲,他与妻子共抚养过十多名老人,并为四位老人送终。他还是公交志愿者,常年在公交车站义务疏导交通。老赵及其家庭因此先后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和“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等荣誉称号。
活跃在遗体捐献宣传一线的老赵
1998年,老赵夫妇在看了报纸的有关报道后,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希望能为医学事业做些贡献。在艰难取得子女们的理解和支持后,老赵夫妇几经周折,终于成为我市第一对双捐遗体和眼角膜的志愿者夫妻。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遗体捐献的队伍中来,就在两人办理遗体捐赠登记的那一天,他在自家30平方米的房门外钉上了一个大牌子,“天津市遗体捐献宣传帮办志愿小组”,由老赵自己担任组长,向更多的人宣传遗体捐献的意义,为有意捐献者解决各种问题。小组的主要工作除了宣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很繁琐,比如原来老赵申办的时候找不到人领申请表,现在只要有意向,打个电话,小组志愿者就把申请表送过去。有些捐献志愿者晚上去世了,接收捐献的医科大学工作人员下班无人接待。而眼角膜捐献的最好时间是人体死亡后6小时内,遗体最好在死亡后10小时内被医学院接收。这时,小组就起了大作用,帮忙联系接收。至今,这个小组已经扩大到500余人,帮助联系和办理了110余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今年5月29日,64岁的老知青周晓金离世后捐献出角膜和遗体,也是赵永华夫妇帮忙办理的相关手续并进行公证。
有一位叫老滕的捐献志愿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让亲人找到老赵,拉着他的手说:“能找到你,我就放心了。其实我还有个心愿,也就是和你念叨念叨。”原来,由于离异,老滕已经多年没有儿子的音讯,要走了,特别想看看自己的孩子。于是老赵抓紧每一秒钟,通过仅有的一点信息,联系派出所,请媒体朋友帮忙,最后终于打听到老滕的儿子在本市一所大学读书。听说父亲的事,儿子转头回了宿舍,老赵还以为孩子不愿意去见自己的生父,谁知小伙子已经卷好被褥,请老赵带他去父亲的养老院。孩子就这样住在了养老院,陪着父亲走过了生命最后的几天。
老赵说自己是宣传员,不是“劝捐员”,宣传工作开展得成功,得益于自己之前开展了家庭扶老助困帮办服务。
多年义务“赡养”社区老人的老赵
1993年,由于单位经营不善,老赵夫妻双双下岗在家,一家6口人每月只有420元的生活来源。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他们办理低保,可是却被赵永华和孙秀兰谢绝了。赵永华说,虽然我很困难,但是还能吃上饭,可能有人比我更需要低保。
2004年,他们用自己家里的电话创办了家庭扶老助困帮办热线,全天义务为有需要的市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老赵夫妇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从不间断对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悉心照料。当他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孤寡老人无人照顾时,他们决定义务帮助这些老人。1998年,当得知河北区有一位92岁的老人无人照顾,也没有房产,于是他们就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直到2004年辞世,老赵夫妇义务“赡养”了老人6年。就这样,多年来,夫妇二人通过认亲,共抚养了十多名老人。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对老人的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一份真心关爱,让这些老人在晚年不会感到孤独。他为无依无靠的老人办理了入住养老院的手续,并时常去那里看望他们,送吃送喝,陪他们聊天解闷。有老人生病时,老赵就一夜夜守在他们身边照顾。 “亲生儿子也做不到这样!”被他照料的崔学珍老人这样念叨着。
为了让老人安心生活,老赵与他们签署了协议,做了公证。尽管有许多流言蜚语,怀疑老赵是为了老人遗产。但是事实说明了老赵的良心,潘宝性老人在老赵家里去世,享年98岁,是老赵抚养的第一位老人,当时她身上只有8.37元钱,这是她的全部遗产。老赵说,我要真图钱,就不会选择这条路走了!
在老赵的影响和感染下,他的家人也都争着做好事,9岁的小孙女获得了全市敬老孝亲小模范的称号,在所有入选的学生中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坚守在公交站旁的志愿者老赵
多年来,老赵都报名参加天津公交志愿者,服务在各个公交站台旁。2010年,他再次报名参与了公交志愿者活动,在天津站公交枢纽站进行服务并被任命为站点志愿者组长。为了做好这件事情,老赵仔细分析了站区内每天不同时段和节假日的客流分布特点,合理调配自己组内50余名志愿者的上岗区域,使这个天津市客流量最大的公交站区内,车辆行人进出秩序井然。老赵和他的组员们还不断延伸服务领域,他们自制了天津站地区公交线路导乘图,免费发放给外地来津旅客,并热情地为广大乘客兑换零钞,方便了大家乘车。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着周边的同伴们,把自己对文明志愿活动的理解和体会分享给青年学生、企业员工等年轻的志愿者们,传播并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真谛。炎炎烈日下,老赵带领广大志愿者统一着装,挥舞着引导旗,挥汗如雨指挥车辆顺序进出站,维护乘客安全候车秩序,耐心解答各地旅客的乘车疑问等,周围行人都对这支活跃在天津站公交枢纽站的志愿者小分队投来了敬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