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学会回报,才能就将我们选定的支援服务活动作为自己终身的一份社会责任。我和妻子从93年下岗转退休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关心他人。在我们夫妻的的父母此事后,自98年通过“法律公正“认养无儿女、无人照料、无财产的患病、特困孤老人11名。其中,7位老人去世,我们做为儿女担负起养老送终。(近三年以来收养了路恩典、霍亚琴孤老人、卢炳华无家流浪老人。共三人)。创建并且组成了”超越血缘关系的《社区新型家庭》”。
从事志愿服务首先自己要树立思想、做文明市民。不仅随时做到献爱心做奉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更要以责任感为人道救助尽一份责任。19年创建并且实施《家庭按月度按对口计划捐款》捐助方式以来共计捐款:136690元(其中:近三年捐款:70564元)。捐款已形成了家庭新的生活方式。关爱生命。2002年3月31日,我们夫妻共同申办遗体捐献同时创建并且成立《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服务小组》现有志愿者560余人。担负起遗体捐献宣传活动。同时利用自家条件、自费创建并且开通了《26670440天津市遗体捐献宣传服务热线》。是天津市首个24小时不间断宣传服务热线。
从帮助年迈、有病及行动困难申办者送申请表,到陪伴公证、代取送公证书,申办者去世协调遗体与角膜捐献接收及对捐献者家访。在天津市380名遗体捐者中,有130余人是全程由我们夫妻通过《热线》帮助去世后实现遗体捐献。关爱社会。
2010年以来我们夫妻志愿服务活动与做文明市民结合起来,“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激励我们夫妻志愿服务延伸向对社会的关注,对城市建设参与,对生活家乡天津的热爱。2009年参与了天津公交集团“维护公交站区交通秩序的《公交志愿者》。至今四年服务公交站区。我和妻子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尽头来源于政府为我们老人创造并且享受到的老有所乐幸福生活氛围。而我们夫妻作为老年人就应该以老有所为(通过志愿服务付出方式)回报社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