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与跑步相关的悲剧新闻不断,中国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议论。除了学校体育教师缺编外,包括家长和学校对体育课普遍轻视,担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受伤以及害怕承担相关责任等因素,也是导致近1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原因。
1教师无奈“人手紧,没有时间做好教案”
小Y(应当事人要求,化名)是成都某重点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尽管从教只有1年多,但他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艰难有了很深的感触。“首先就是体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我们学校有6个体育老师,教30多个班的学生,平均每天要带4堂课,而且体育老师一般在学校里都还要兼一些其他的工作,精力难免不济。而且体育课准备教学方案很是麻烦,同样是教跳远,不同的年龄教法都不一样,每天4堂课这么多,怎么可能有时间来做出完善的教案?这样的情况,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如今中小学的体育课都很‘水’。”
小Y也坦言,目前体育教师普遍知识面狭窄,也是造成中小学体育课“水”的原因,“抛开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老师不谈,即使是体育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知识面其实也很有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只专修一个项目,其他的项目往往是点到为止。”因此,即便是对学校现在的体育老师,也存在一个再培训的问题。
2学科歧视家长联名让体育班主任下课
今年9月,杭州市某小学任命一位体育老师担任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竟然遭到了22名家长的联名反对。这些家长的理由很简单,“体育课是在室外上的,体育老师怎能关注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孩子是要参加考试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影响的!”于是,尽管这位体育老师的表现很优秀,曾获得多次奖励,很受学生喜爱,但也在上任没多久后,就无奈地“被下课”。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多年来形成的“学科歧视”的最典型表现。这种类似的现象,上文采访的小Y也深有体会,“就连学校里的不少老师,也都从骨子里认为我们体育老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育课的时间也经常无缘无故地被其他科目的老师挤占。”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表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全科教育,没有规定只有教语、数、外的老师能当班主任。班主任起到的作用是班级管理,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也有体育老师的优势。”
3学校担忧“怕担责,很多好项目不敢教”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取消了中长跑测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定危险性,学校怕出问题担责任。小Y认为,这并不能完全怪学校因噎废食。
此前本报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去年,龙王庙正街小学一名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下蹲运动后,感觉双脚疼痛,医院检测为“胫骨结节炎”,多发于胫骨结节骨骺尚未愈合又好动的青少年,基本是营养不好导致的,通常只需在发作期间吃些消炎片就行了。但该生家长不依不饶,在向学校索赔百万无果后,每天都在学校门口吵闹。最终,不堪其扰的体育老师只得申请调离。“说起这个老师的遭遇,我们就有些心寒,下蹲属于教学大纲应有课程,60个下蹲运动量并不大,只要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来做,不会造成伤害的。现在只要体育课上出点问题,家长就要找到学校闹,因为怕出危险担责任,很多锻炼效果明显的项目,比如体操,我们体育老师都不敢教,学校领导也不可能让我们教。”盖源源何鹏楠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