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动物园老板和非洲狮打招呼。
冷清的动物园门口。
孤独非洲狮
巴中南龛动物园搬迁在即,近150只动物何处安身?
“莫吼,莫吼,吃的来了!”昨日上午,巴中市原南龛动物园老板许正江一边安抚笼子内的非洲狮,一边使劲扔进去几块鲜肉。这些食量颇大的肉食动物,让他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据了解,为打造南龛文化产业园,原南龛公园从本月3日起闭门谢客。位于南龛山半山腰的动物园也在搬迁之列,从3日起便无一个游客上门。尽管无一分钱进账,但许正江对园内的百余只动物依旧精心喂养,“每天要花费一千多元,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好久。”老许说,让他最揪心的是,20多天过去了,仍未找到这些动物的安身之所。
犯愁
公园关门动物园没了收入
昨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南龛山公园,公园大门口立着一块“游客禁入”的牌子,位于半山腰一角的动物园大门依旧敞开,却不见游客进出。
笼子内,一头6岁半的非洲狮发出低沉的吼声,老板许正江好言抚慰它,然后扔进去几块鲜肉。巨蟒蜷缩在厚厚的棉被内一动不动,“电热毯早就用上了,不然熬不过这个冬天。”老许介绍。笼子外,两只炉子炭火熊熊,向动物们全天供应不低于20摄氏度的温水。
由于绝大多数动物正值壮年,食量很大,这令许正江很犯愁。狮子、蟒蛇、巨蜥、鳄鱼等动物,每天消耗40斤以上鲜肉,猴子、山鸡等要吃200多斤粮食,再加上6个人的工资,每天开支在1300元以上。过去有门票收入尚可维持,而从本月3号就无进账了,“我的经济能力毕竟有限,都不知道还能撑好久。”
焦虑
何处安身?上百只动物盼领养
许正江是达州市渠县人,12年前接手经营了南龛动物园,他从当年的马戏团或其他动物园相继领养了一批动物,那只非洲狮,落户南龛山时才6个月大。渐渐地,老许和园内的近150只动物培养出了感情。虽然没有了收入来源,但他不忍心克扣动物们的口粮,该咋喂就咋喂,从不断顿。“哪怕我自己吃孬点,也不会让它们挨饿。”
除了偶尔传出的三两声狮吼,占地2000多平米的动物园了无生气,动物们无精打采。老许说,动物通人性,过去游客很多,在互动过程中,动物的精神状态很好,现在冷冷清清的,它们也会有失落感,所以精神大不如前了。
根据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规划,南龛动物园必须搬迁,但这些动物如何安置,却成了一道大难题。搬迁,找不到条件合适的场地,售卖,又被法律明令禁止,只能赠送,但受赠方必须具备饲养资质,且必须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
随着时间推移,许正江焦虑感日渐加深。甩手不管,又于心不忍,他希望具有资质的动物园前来洽谈领养事宜,“一天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我就一天寝食难安。”管理部门请放心一定会安置好
南龛文化产业园人事教育科副科长杨琼英接受采访时介绍,位于南龛公园内的14处游乐设施和动物园被纳入整体计划,前者正在有序搬迁,动物园之所以迟迟未动,就是因为动物们的安身之地还未找好。
杨琼英说动物园现有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何更好地安置它们,是管理部门和业主共同的责任。在研究动物园拆迁方案的同时,还在加紧寻找动物们的安身之所。他们会积极配合林业部门,所有动物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林业局处置过程须接受监管
巴中市林业局野保科科长潘德华告诉记者,关于动物的处置有严格的规范,且必须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管。如果新建动物园,必须考虑符合生存条件;如果有动物园领养,该动物园必须具备相关资质。有些动物可以放归大自然,但要充分考虑其脱离人工饲养后的生存能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处置要报国家林业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处置须报省林业厅。业主方不得自行处置,对于每只动物的去向都必须如实报告,如果有宰杀动物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华西都市报记者谢颖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