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海幢社区的普通家庭在与残障人士一起包饺子。
冬日暖阳志愿关爱
本报与广州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冬日暖阳志愿关爱”系列活动昨天在海幢社工站举行
本报讯(记者罗桦琳通讯员岳嘉、丛光辉)本报与广州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冬日暖阳志愿关爱”系列活动形式多样,不仅有送御寒物资等传统方式,也有不少别出心裁的“新主意”。昨天下午,“饺饺新煮意”活动在海珠区“青年地带”海幢社工站展开,残障人士与社区内的普通家庭一起包饺子,并与小朋友志愿者一同画下自己包饺子的过程,场面温馨。
当天下午,共有5个普通家庭与5位残障人士一起参与包饺子比赛。每位残障人士加入一个家庭,组员根据自己的想象包出不同形状的饺子,趁着饺子下锅的间隙,还将用图画的方式画下包这些饺子的方法。
记者见到,参与包饺子的家庭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今年8岁的琪琪“发明”了很多不同的饺子品种:“像小笼包一样的是葱头,中间肥两旁扭成长形的则是椰子糖。”她一边将这些奇形怪状的饺子画下来,一边向有轻度智障的阿兰解释涂什么颜色才好看。
海幢社工站的负责人之一叶倩怡告诉记者,本次组织的“饺饺新煮意”活动,其实是社区内的残障人士主动提出的。叶倩怡还表示,今年希望能进一步开展“结伴行”活动。所谓“结伴行”,就是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区。“比如有脑退化问题的阿华,常常跟我们的志愿者反映,家人连上街买菜等事情都不让她做,因为她不会算算术。我们的志愿者就为她做数学训练。又如有轻微智障的阿兰,由于服药等多种原因,身体肥胖,她经常说自己那么胖会被人笑。志愿者就每周安排时间跟她打羽毛球,让她多些接触其他人,还可以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