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微言天下
栏目主持/周睿鸣@雷蒙德德在莞城
#春运抢票与数字鸿沟#
围观指数:14420320
事件
据新华网26日报道,随着网购火车票的推广,一些不会上网的农民工如何“抢票”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仍习惯到售票点买票。铁路部门提醒这部分旅客多使用电话订票手段买票,并可利用针对农民工的“团体购票”和返程票“落地购买”政策避开分秒必争的“网络抢票”。
同样是来自新华网的报道,1月25日,在合肥市亳州路卖板栗的陶文政在过去的20多天里,在他的由板栗摊简单改造成的临时“火车票网购点”,已经为外来务工人员免费通过网络预订了数百张火车票。
声音
@雪山罐头:农民工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电话和网络订票的知识,因此,政府应该出政策帮助他们。
@铁马Z:基层组织可以行动起啦,比如社区、居委会、街道等。
@你好吃吗:(网络订票)再复杂也只是根据提示输入数字,真想学绝对能学会。代购不是解决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说,农民工干的一些技术工种并不比买票简单。
观点
我不是第一个注意到网购火车票给外来务工人员带来困扰的人,随便到搜索引擎中键入“外来务工人员”和“互联网购票”,品头论足者的文字铺天盖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言者都要触及这样一个概念: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由知识鸿沟引申而来的,后者是传播学中在传播效果方面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指出:不论社会经济地位高低,每个人所获取的知识都会随着时间而增加,但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取的知识量却比低的人获取得多,久而久之,两群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会不断扩大,这就是知识鸿沟。数字鸿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条件、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接近使用产品(如计算机、互联网)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
言者在肯定网购火车票成为春运购票的主流渠道所带来的公平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指出,网购火车票因其与窗口购票、电话购票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特性,形成了天然的数字鸿沟。政府、企业、社会的任务,即是于春运期间尽量填平这一鸿沟,让对互联网购票操作、支付望而却步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信心、有勇气坐到电脑前,重新获得相等的购票机会。
社会力量已经投入到了消除数字鸿沟的队伍中去,据媒体披露:在武汉、烟台等地,政府、铁路部门、武警部队等均向外来务工人员伸出了援助之手。因此,我愿相信,在东莞,一定也有这样的力量,助推那些不具备智识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走出这道鸿沟。
但问题是,我们不应浅尝辄止,满足于解这一时之渴。作为劳务输入集中的典型城市,除了在这购票的十万火急之时,匆匆忙忙地拉陷入鸿沟中的人一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莞可以在消除群体间的智识差异上走得更远。我们不仅能够推倒互联网购票为特定群体带来的技术壁垒,而且完全有能力教给这一群体随时打破壁垒的方法。想必传授方法最快捷的途径即是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可由政府、企业搭建平台,其间开设各种分门别类提升智识水平的课程,而外来务工人员可参照自身需要自由选择。
过去30年让东莞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颗明星,也让这座城市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从善如流之性格。虽说在消除数字鸿沟这一问题上颇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意味,但步子完全可以迈得再大一点,要知道,填平数字鸿沟可是对外来务工人员有大裨益的事,而东莞,也将在助人的功劳簿上再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