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我正琢磨药方,明天好给一个朋友送去呢。”红桥区咸阳北路街的常文惠过年也闲不住,昨天,她告诉记者,一个朋友的孩子得了甲沟炎,而她有让糖尿病患者尽快愈合伤口的药方。这是她要记在本子上的“新账”。从1985年定下“做一百件好事”的目标,到2010年许下心愿“3年做3000件好事”,常文惠二十多年来的爱心奉献一直在持续,并且都已经完成。小到拾起路上的西瓜皮,大到捐款成百上千元,细细碎碎的每一笔记录,以及各类单据、证书、发票,都承载着一段段爱心故事。常文惠说,这些都激励着她继续献爱心。
二十多年来,朋友同事、街坊邻里……常文慧认识的人有了困难,她二话不说去帮忙,有的一帮就是十几年。而被她这样照顾、帮助的人,更多是陌生人。“有一次我向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大姐问路,她不仅为我指路,还一直默默跟着我,生怕我走错。”就这样,受感动的常文惠留下了残疾大姐的联系方式,了解到她家夫妻都是残疾人的情况后,常文惠不仅登门道谢,更不定期地送去生活用品和食品。这件事听起来有些离奇,但对于常文惠来说却是平常事。路边遇到摆摊卖棉袜的孤儿,她都会先后买下几百双,再送给在SOS儿童村的孩子们,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双。
常文惠记录好事的笔记本上,还有不少红红的指印。她告诉记者:“每次做完好事,只要有条件我都请受帮助的人按一个,只是想留个念想,继续激励自己做更多好事、善事。”常文慧说得很简单,但她从1985至今始终坚持捐款捐物、帮人助人,对于一位工薪阶层的普通市民来说,却并不容易。记者随手翻看她带来的票据和证书,包括青年基金会、红十字会、SOS儿童村、儿童福利院等各慈善机构出具的证书,捐赠对象单位手写的收条,还有银行汇款存根、飞机火车汽车票据、购物收据等。桩桩件件,都按照受助人或者捐赠单位等分门别类收好。虽然每张票据金额都不高,多以几百元为主,但往往一个人名下就有几千元。仅仅希望工程,她就捐助着十五个孩子。据记者粗略估计,这二十多年来,常文惠捐款捐物金额可达几十万元。
记者采访的一个上午,常文惠“爱心账”上的记录也只讲了几个。她告诉记者:“有的人说我有病,但我告诉他们,社会上需要更多我这种得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