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人们对家庭装修的一系列问题,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从投诉类型分,2012年消费者对于房屋及建材类的投诉占全年投诉量的5.57%;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占1.84%,在投诉量“前十名”中分别列第七和第九名。
过去一年中,市消协受理的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大幅增加,达到492件,较2011年上升41.52%,而房屋装修也是此类投诉中的热点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装修公司使用装饰材料未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维修返工,延误工期,甚至无故撤工,影响消费者正常入住。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本市一些装修业内人士及消费者后,归纳出家装行业的一些陷阱:
装修材料以次充好
这在家装行业中非常常见。一般装修用的主材、辅料,像大芯板、沙子、水泥、管线等,经常被偷工减料甚至以次充好。例如合同里写明用品牌管子、电线,可是施工中使用的却是价廉质次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优劣不同的材料,差价能达到一倍以上,有的装修公司专门从这一项里赚取利润,然而消费者却难于分辨。由于辅料多埋入墙内或地下,所以以次充好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很容易出现漏水、高耗电甚至墙皮剥落等问题,返修十分困难。
开工后恶意增项
这一点在家装行业中也属多发现象。有的装修公司怕一开始报价高留不住消费者,就故意漏报一些项目。等到正式开工,又变着花样增加项目,让业主多花钱。如果业主不愿意,就提出将来万一有问题不予负责。许多消费者认为,既然钱都花了,要做自然要完美,只好掏钱。比如二手房改造,一开始没说要铲墙皮,临近施工又说,如果不铲墙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保证,消费者只能认头花钱。
水电改造故意少估
现在不少装修公司合同里只预收几千元水电改造费用,但不给业主一份详细的水电路图纸,更没有清楚的预算。这样一来,业主无法事先知道最终铺多少米,施工中如装修队故意将水电线路绕远绕长,水电的最终结算价就会“合理”的大大超支。例如100㎡的房子能跑四五百米的线,超出正常水平,所需的费用自然也直线上涨。为此,很多消费者都有与装修公司“打架”的经历。
合同“备注”设埋伏
有的装修公司还在合同备注里设“埋伏”,导致消费者多花钱。一般合同里都有报价单,包括各种项目及其报价。比如居室里的墙面漆层处理,报价单上会列出平米数、单价、总价及所用漆料涂料的品牌。许多业主看到这就觉得差不多了,殊不知后面还有一块内容介绍做法(有时也叫提示、备注)。举例来说,墙面漆层处理基色是白色,如果在真正装修过程中增加颜色,那么每增加一种颜色,就增加300-500元钱。有时装修公司设计的效果图是黄色的,施工时就刷成黄色,最后找业主加钱。业主自然不干,可等公司拿出合同一看,这是合同里备注明文写着的,只是自己没看,销售人员不讲,消费者就忽略了,结果只好多掏钱,弄得很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