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诗,是我醒里梦里的眷恋,是我心中的萦绕的希望,我在执著寻找春天的诗行……”昨日,在河西区挂甲寺街景兴西里社区“迎春诗会”上,正在朗诵社区残疾作家曹芸秀的诗《寻觅春天的诗行》。曹芸秀是一名晚期类风湿病患者,全身骨节僵硬,瘫痪十几年。多年来,她身残志坚,追逐梦想,共完成包括诗歌在内的作品近60万字,被誉为“天津张海迪”。
走进曹芸秀的家中时,她正在伏案写作。一支笔被绑在她的右手上,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爱诗是我生命的寄托……舒缓于现实的窘迫,挽起幸福的向往。”尽管动作笨拙吃力,娟秀的字体却在笔下流淌。“由于身体关节僵化,我每天仅能写200字左右。”曹芸秀说。但是,就是凭借着这份毅力,十几年来,她完成了包括诗歌、散文在内的作品,共计近60万字。
曹芸秀今年58岁,折磨她的病痛,是从8岁那年发端的。当年,曹芸秀正值少女年华,两个膝盖却开始莫名其妙地红肿,蜷上腿就难再伸开,为此不得不辍学,并卧床三年。11岁重返校园时,曹芸秀只能拄双拐行走。看着女儿行走时的困难劲儿,父亲心疼不已,就为她制作了一个木制轮椅。从此以后,这把木制轮椅陪曹芸秀走过了她最美好的年华。22岁时,曹芸秀高中毕业,在家里做做裁缝,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
当岁月的年轮转到了30多个时,曹芸秀的类风湿病病情开始恶化,全身骨关节僵化,被诊断为晚期。无尽的疼痛折磨着她,使她情绪消沉。1997年右臂摔骨折后,曹芸秀感觉自己“完成成了一个废人,”一度悲观绝望。此时,挂甲寺街街道办事处有工作人员来看望她,景兴西里社区也和她结成了帮扶对子,这鼓舞了她生活的信心。一位爱心人士知道曹芸秀从小喜爱文学,而且文学功底不错,在探望时提醒她,可以尝试写作,写出生命的精彩。这句提醒,打开了曹芸秀的创作之门。
从此,曹芸秀克服困难,以每天二百字左右的速度写作诗歌、散文。创作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提携和帮助,受到鼓励后,创作激情受到激发,先后在《慈善》《支部生活》《家庭报》《中国残疾人》《南开文艺》等2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70余篇,作品多次在市级作品评选中获奖。2007年,她的18万字个人作品集《不屈的灵魂》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2011年,收录了她176首诗歌的诗集《放飞梦想》出版。如今,曹芸秀还在笔耕不辍,她说,残疾的躯体无法束缚自己,她一直在追逐春天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