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时下进入农村畜禽防疫的关键时期,作为畜禽产品进入百姓餐桌前第一道把关人,本市数百名乡村防疫员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
早晨五点多,天还没亮,北辰区双口镇乡村防疫员陈德已经出发赶往双口一村的养牛场。今年49岁的陈德干防疫员26年了,他与同事负责双口、青光片区两镇28个村,共有1万多头牛、2.17万头猪、22万只禽类。他给牛一一打了防疫针,用时2个小时。他指着牛的耳标告诉记者:“耳标上有一串数字编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追踪。”
防疫针刚打完,养殖户李宝国就打来“求援”电话,陈德立即骑电动车赶往5公里外的安光村。来到李宝国养殖场,一头奶牛正在喘大气。陈德立即戴上听诊器,用望闻问切方式给牛看病,腹式呼吸不匀称,脉搏每分钟91次,体温达39℃。“典型的肺炎,连打三天卡那霉素就行了。”陈德说。李宝国告诉记者,遇难题陈大夫随叫随到。
已是中午11点半了,陈德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双口镇杨家河村,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陈德说,咱的吃饭点正是牛上槽的喂食点,这时牛头卡在槽里方便注射。说话时“意外”发生了,一头奶牛面对陈德的针头强烈摆头“反抗”,陈德猝不及防,拿针的手撞在铁栏上,手指流血肿了起来。“没事,这种事太正常了,我还经常挨牛踢呢。”
下午两点,陈德才吃上中饭,方便面加馒头。下午4点到晚上,陈大夫还要给下一家牛场做牛结核检疫。“得赶上奶厅挤奶时才能检疫,晚上八九点回家是常事。但一想到自己守好了食品安全第一关,心里就坦然了。”(记者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