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经中央到地方多家媒体的明察暗访,公园绿地被会所、公馆、餐厅等蚕食的现象集中进入公众视线,从北京到南京,从广州到成都,大到中山陵风景区,小到胡同里巷王侯故宅,乃至寻常的市民公园,都有私人会所或豪华公馆、高档餐厅的身影。当然,出入这些地方的,既有商务人士,也有公职人员。舆论“多少‘吃喝’公园中”喟叹的背后,是公园私用的肆无忌惮和治理不力,以及八项规定之后公务消费“转移阵地”、更加隐蔽的违规行为。
公园用地被违法违规占用并不新鲜,只是媒体更加密集的曝光,让公园被蚕食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和触目惊心。仅广州老城区的流花湖公园,就有唐苑、南海渔村等11家大小不等的高档酒楼和西餐厅深入公园腹地;而北京红领巾公园的公用绿地也在高尔夫球场和健一公馆的接连“入侵”下越来越小。
名山胜水、公园景区,大多是环境清幽风景绝佳处,这样的“好地方”有人惦记似乎难以避免。但是,公园景区是属于全民的公共财产,是供市民休闲游乐、怡养心神的宝贵资源,有的更发挥着防灾避难的重要功能。因此,公园姓公天经地义,全国多地也都出台地方性法规明文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用地的使用性质,不得擅自占用公园用地;住建部的部门规章《公园设计规范》也明确指出:“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
一边是舆论的众目睽睽,一边是法律法规的利剑高悬,但形形色色侵占公园用地的建筑,有的没有审批,有的未批先建,都能肆无忌惮地野蛮生长。究其根源,利益使然。这些豪华会所、高档餐厅,大都提供奢侈性消费,燕窝鱼翅刀鱼高档酒水几乎都是“标配”,人均消费上千、包间价格上万更是毫不新鲜。毫无疑问,这样的消费水平,普通民众是根本达不到的。记者调查也显示,除了一般的商务性消费,公款接待、宴请官员的公关消费占据重要部分。为了掩人耳目,这些场所还专门为公车提供遮挡号牌服务,“人性化”服务的另一面,是公款吃喝、公关消费在为商家赚取暴利、维持高档餐饮畸形繁荣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各地陆续跟进出台细则,公款高档餐饮得到了有效遏制,良好党风带动了良好政风民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但一些官员干部无视各项规章制度,在落实政策中搞变通、打折扣、出歪招,将豪华公务消费从闹市街头转向偏僻会所即是表现之一。“公园私用”“鸠占鹊巢”本已违法违规,拿财政资金在会所挥霍消费更是进一步违纪违法,是错上加错,而在全国上下改进工作作风之际顶风违规逃避监管,更是罪有三宗。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不会因为这种回潮和变种而中断,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步伐也不会停止。各地应借着媒体的报道攻势,加大治理力度,从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公款吃喝“隐蔽化、地下化”的危害,及时掐断其间的利益链条,让公款消费、公关消费无处遁逃。本报评论员陈庆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