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打破20余年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滨海新区在全市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今后,教师“升级”将更加看重师德和能力,并采取水平测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立体式评价方式。
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日前在滨海新区正式启动,将涉及新区1.5万名中小学教师。新制度将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改变了原来中学教师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首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拓展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新制度实施后,新区原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将进行修订,突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改变职称评价强调学历和学术成果的倾向,更加看重师德、能力、业绩、贡献,工作实绩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将建立健全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评价采取水平测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今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小学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发挥学校用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新区中小学和教师最多的塘沽,新进学校的中学教师将先经历见习期,等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便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和相关指标等进行职称考核和评定,以获得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等职称,而中学高级便属于副高级教师职称。
截至2012年底,塘沽拥有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多名,特级教师27名,90多名教师荣获市、区级先进称号,1400多名教师被命名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支“专家型”名师、名校长队伍初步形成。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后,将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业发展开拓发展空间。塘沽教育局将继续实施“三名”建设工程,用培养名教师、名校长,打造名学校,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今年塘沽还将加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依托境内外培训基地,选送200名优秀干部教师参加高水平研修培训,并投资200万元,面向全国引进省部级名师和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