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生活离不开水,津城市民用水全部来自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则是津城的备用水源。作为津城的“水缸”,这些水库水质情况怎样,库区是如何保证水质安全的?昨日,记者随“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来到于桥水库和尔王庄水库采访了解到,水库采取边修复生态环境边治理库区污染的方式,利用人工和自然两台“净化器”严控水质,保证市民喝上放心水。
记者在蓟县白庄子看到,街道两侧花木成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两个大的垃圾桶。蓟县库区办主任张承华介绍,水库周边有110个像白庄子一样的村庄,配备了4000多个垃圾桶和400多名保洁员,现在村民都能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继而实现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置,杜绝了水库周边村镇生活垃圾污染。
在白庄子村后不到两公里处,一排排钻天杨茂密而挺拔,一片片芦苇荡随风起伏,这里就是于桥水库水质净化的另一个工程——白庄子生态湿地保护区。据水库管理处副处长程君敏介绍,整个湿地面积约1700多亩,为多样性表流湿地,种植有净水作用的芦苇、蒲草、荷花等植物。正是这样的生态湿地,发挥了固堤护岸、涵养水源、滞纳水中污物、吸收水中氮磷等多种营养成分的效用。而在整个库区,有包括白庄子湿地在内的三个大型湿地保护区,约占库区周边三成左右的面积,成为库区的“净水器”。近几年,水库中氮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磷含量与往年持平,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净水器”效果显著。
于桥水库的水经过30多公里的暗渠后进入潮白河明渠。渤海早报记者在一河段看到,堤岸全部由石块砌成,绿化带里花草满地、绿树成行。而且,从潮白河明渠到尔王庄水库的输水明渠,全部实行了封闭式管理。
尔王庄水库是本市送水必经地之一,也是备用水源,可满足津城15—20天的用水。记者在水库采访时了解到,除了实施精细化管理外,他们还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实施科技化管理,如与水利部共同开发了一套预警系统,在水库内采集水样后,30秒时间就能把各种数据传送到信息中心,通过比对等程序,可以预知水质的变化。一旦水质有变化,可提前一周至两周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