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这些日子,“神十”飞天倍受国人关注。作为中国航天的超级粉丝,静海县唐官屯镇前小屯村56岁的农民曹新林不只是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神十”的情况,还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了长征2F运载火箭的模型。不过,这可不是他唯一的作品。
一周做出“神十”模型
最大的火箭长度超过了10米,需要仰头看;最小的仅有10厘米,可以拿在手里观赏。曹新林的工作室更像是个航空航天博物馆,火箭、飞船、“天宫”等模型占据了工作室的大部分空间。
曹新林的工作台上立着一个长征2F运载火箭模型,这是他刚制作完成的“神十”运载工具。仔细观看,40厘米高的模型上,国旗、火箭型号等一应俱全,每一个细节都被完美地表现出来。“制作这个模型我用了一周时间,这一周,除了了解‘神十’的消息,其他时间几乎全用在了模型制作上。”曹新林说。
在众多模型中,金色的“天宫一号”和“神九”对接模型特别打眼,该模型高约30厘米,与其他模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手动分离和对接,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还可以旋转和拆卸,非常逼真,而且在模型下方还站着三位航天员,他们正向人们挥手致意。“这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刘旺和刘洋,我是模仿‘天宫一号’和‘神九’对接画面制作的该模型,用了近半年时间,它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曹新林说。
从“神一”到“神十”一个不少
“1996年的一天,我去朋友家串门,无意中看到一本航空航天杂志,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从那时起,我开始收集各种有关航空航天的杂志和书籍,天天看,不断了解各种信息。这样过了约半年,我就想自己制作一个运载火箭模型。”曹新林说。
有了想法之后,他买来铝板,开始按照杂志上的运载火箭图片自己动手制作。“我第一次制作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模型。当时手里没有什么工具,我就骑自行车30公里到县城找人加工。又过了约半年,我的第一个运载火箭模型终于制作完成,当时特别高兴,转着圈地看它。”
第一个模型制作成功,极大点燃了曹新林的制作信心。为了提高自己制作模型的技术,他专门在家中腾出一间房子,作为模型工作室。从1996年到现在,曹新林制作出了从“神一”到“神十”的飞船模型。“我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火箭点火升空,那一刹那都无比兴奋,心里全是激动和骄傲,希望中国的航空航天越来越好,而我也将一直追随下去,制作出更精美的火箭模型。”曹新林说。(记者单学熙摄影曹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