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智能手机内存标示为8G,但消费者使用后发现实际内存只有4.49G。记者昨日从市消协获悉,智能手机内存标示与实际不符,容量“缩水”已成为消费者对手机售后服务领域投诉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今年3月30日,本市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一部国外知名品牌智能手机。销售人员推介时,再三强调手机内存是8G,李先生也注意到,手机外包装上也注明内存为8G,但李先生把手机买回家后才发现,在装载一些功能软件和下载电影时,常常下载到一半就停止了,手机显示内存不够。他随即把手机恢复到刚买时状态,查看手机内存后意外发现,手机实际内存只有4.49G。他马上联系经销商,并向该手机品牌售后服务人员核实,售后客服对此解释称,手机内存不足是由其他软件占用容量所致,属正常现象,但李先生对此不予接受,投诉至消协。经消协多次调解,最终由商家赔偿给李先生一定金额,商家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今年以来,市消协已受理多起类似智能手机内存虚标案例。
就智能手机内存问题,记者走访滨江道数家手机销售店,对五款不同品牌智能手机进行测试。最终,五款手机所标内存量均与实际内存量不符,标示内存空间均被夸大。其中一款价格5千多元的某知名品牌手机标示内存为16G,同一型号手机不同内存量售价相差一千元左右。而记者在翻看此手机设置内实际内存量时,却发现实际显示内存量只有10G。
“追问手机售后服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市工商联手机商会秘书长杜海荣表示,目前智能手机内存类似“缺斤短两”现象并不少见。原因来自手机厂商主观和非主观两方面。非主观方面,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普及,操作系统和预装软件种类繁多,不可避免会占据手机大量内存空间,但目前国内在手机内存方面尚未建立相应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造成标示内存与实际内存不符,此类问题需要引导。但同时,也有不少厂商属于主观性的虚假标示,目的在于夸大产品功效,获取市场份额,对此,应加以有效监管。
市工商联手机商会建议,手机厂商在消费者购买手机时应给予必要明示,不夸大宣传。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仔细查看手机实际内存量,避免受误导。(记者张蕾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