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让那位丹麦朋友早日康复。”昨天下午,23岁的大男孩张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一就加入干细胞捐献者库
2008年9月,张羿刚到天津大学报到,就和全班30多位同学一起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我和同学报名时没有其他想法,就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些贡献。”张羿说。
去年张羿大学毕业,成为中咨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被安排到内蒙古的一个项目去工作。今年4月的一天,远在内蒙古的他接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天津分库的电话,告诉他与一名丹麦患者配型成功,问他能否为其捐献造血干细胞。
挽救别人生命当然义不容辞
听到这个消息,张羿就和在天津的父母亲商量。研究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具体情况后,张羿和父亲当天就决定要捐献。“我的造血干细胞如果能挽救他的生命,当然义不容辞。我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比较紧张,她上网研究了捐献前后的一些问题,还咨询了几位医生朋友,最后也决定支持我捐献。”因为工作地点在内蒙古,张羿数次往返于津蒙两地做各项检查。
首例向白种人捐造血干细胞
8月3日,张羿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到昨天为止,他已接受为期3天、共4次动员剂注射。“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正常,我在7日和8日就要进行两次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让那位患者尽快好起来!”对于自己帮助的那位患者,张羿知道的信息极少:“我就知道是一位丹麦的白种人,年龄可能是50多岁。”2012年中华骨髓库加入世界骨髓库,这次捐赠后,张羿将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位向白种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同时使本市对国(境)外捐献者人数达到5人,捐献者总人数达到140人。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天津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要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两个人的HLA基因位点须吻合。在这10个基因位点中,只有重要基因位点必须匹配才可进行移植。而不同人种间HLA基因位点分布本就不同,匹配成功好似“天方夜谭”,十分困难。因此,在我国多年的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中,匹配成功的只有黄种人。此次,黄种人与白种人配型成功十分罕见,尚属我国首例。(记者王丽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