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近日公布了自家成绩单。近千万用户参与、收发总金额超过2亿元的这场“红包大战”,透露出哪些信号?当金融理财、吃饭AA买单、便利店购物等场景都接入移动支付,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移动支付巨头之争又将谁去谁留?据新华社电
两大红包数量金额大比拼
微信
发放时间 9天(除夕到初八)
参与人数 超过800万用户
红包数量 超过4000万个,平均每人抢到4至5个红包
最高峰时间 除夕夜,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领取 平均每个红包金额达到10元
特点 像一个亲朋好友社交圈里相互间金额较小的游戏 类似于C2C模式
支付宝
发放时间 7天
参与人数 数百万用户
红包金额 2亿元
红包数量 按照平均金额50元计算,共达到400万个
最高峰时间 除夕夜,红包总金额高达5500万元
特点 像是一个大卖场的实惠大抽奖,企业参加多 是B2C和C2C的结合
支付宝红包骨子里很“传统”
性别 发钱的主要是男性,收钱的主要是女性
年龄 22岁以下、60岁以上用户收的多,发的少
单笔最大金额 19万元。支付宝红包的“土豪之王”出现在广东汕头
单个红包就有19万元
单人最多数量 421个。红包数量之冠是发出421个红包的天津用户
热门金额 “8.88”“88.88”等8或6组合的金额占据了大半江山
省份排名 全国收红包省份与发红包省份排名几乎一样,前三名都被浙江、江苏、湖北包揽
移动支付争霸,谁能笑到最后
中国手机网民已达到5亿
尽管轰轰烈烈的“红包大战”已经收官,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新春大战”仅仅只是2014年移动争霸赛的开始。巨头之争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比台式电脑,手机的便携、高使用频率让它蕴藏更多商机。近期在德国召开的一场数码科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查看一次手机。
移动支付远不止于网购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认为,“红包大战”快速培育、催熟了市场,因为此前相当一部分用户还没有把移动支付用起来。移动支付的作用远不止使用在网络购物上,金融理财、缴纳水电费、借款还款、吃饭AA买单、一起游戏等功能正在不断被开发,当移动支付超越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电商规模的4倍。
4个指标决定谁能够取胜
抢红包之类互联网产品能否具有持续性,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抢红包其实是针对春节推出的比较符合节假日的产品,对开通微信新用户有带动作用,但长远来看,要培养移动支付的用户,还需要开发更多满足用户生活和应用场景的产品。
“微信有速度,支付宝有商业生态圈和活跃度,未来谁能取胜?用户数、活跃度、人均每月支付额和商户数量这四个指标非常重要。”胡延平认为,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各有优劣,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赛仍有悬念。
移动支付仍需加强安全监管
而对于用户而言,支付安全则是用户最关心的指标之一。除了常见的木马病毒、恶意手机应用带来安全隐患,此前支付宝、腾讯均有用户数据被泄露或倒卖,微信红包也在春节期间遭到“虚假陈光标”捞走数百万元红包。用手机取代传统的钱包,仍需加强技术防控和监管。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认为,社交基因将是移动支付产品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