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和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清明节也有它自己的发生及演变。现在的清明节,实际上是经过漫长历史过程后,综合了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而成的。这三个节日,本来起源各不相同,各有内涵。合就合了吧,文化本来就应该是变动不居的,不可能是僵化与一成不变的。
可是这种变化,只能变其形,不该变其神,文化的神韵与意义不能流失。我们看到,上巳、寒食、清明“整合”为一个节后,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都得到了很好传承与发扬。“整合”后的清明,含有慎终追远、春耕春种、踏青寻春“三大项目”,这些内容有机组成了完整的清明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清明渐渐被“浓缩”为祭扫了。其余的文化内涵渐行渐远,祭扫却日益凸显,而且凸显到了不恰当的程度。近些年来,祭品中“豪宅”、“房车”、 “美元”甚至“二奶”等等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这是尊敬先人慎终追远,还是以己私念亵渎先人?
传统节日凝聚着民族的情感与文化。清明,拉近了生者与先人的距离,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体现着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把清明“浓缩”为祭扫,已是清明文化相当程度的没落;而若异化为“烧二奶”,则更是堕落了。节日是文化的载体,载体萎缩了,文化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