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用树枝在土地上画画,一切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都是他的参照物;为村民画玻璃花和版画,只为能换来菜饼子解决温饱;去村西头听老人说评书,把评书故事里的人物全用树枝画出来……曾经,画画是激励他顽强生活的寄托,画画是给他换来温饱的工具。如今,画画把他带出了国门,日前,他受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邀请,将作为天津唯一一名农民画家去参加“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展暨东丰农民画联合国总部大展活动。他就是滨海新区的农民画家窦锡珍。
确定参展不足半月
昨天中午,刚从市区赶回大港的窦锡珍马不停蹄地奔向大港大剧院,来不及擦一下头上的汗水,直接把手里的一个档案袋递给了记者,“这里就是邀请函和一些资料,19号就要去美国了。”简单质朴的语言看得出这位67岁的农民画家身上的善良和朴素,谈到此次受邀去联合国总部参加画展的事,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前段时间,天津市群艺馆找到我,让我推荐一个农民画家去参加画展,我想那当之无愧就是窦锡珍,于是就把窦锡珍的作品推荐给农民书画研究会,他们看到作品后马上就确定了让窦锡珍去参加这个画展。”滨海新区大港大剧院院长何秉华介绍,从接到推荐的消息,到确定参加画展总共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虽然确定参加画展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对于窦锡珍来讲,拿什么作品去参加画展却很纠结,每一幅都是“心头爱”,但却不符合画展要求的尺寸,于是他利用十天时间不分昼夜地创作了两幅画。“一幅是《精卫魂》,一幅是《十二生肖传图》,这两幅作品可以反映出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也是最终人家选中的两幅画。”窦锡珍说。
树枝当笔田地里作画
窦锡珍是个农民,只上过两年学,就去田里干活了。“小时候我去田里放牛,我就开始观察牛儿吃草的样子,然后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来,看到头顶飞过的小鸟,也马上用树枝在地上画下来,还有冬天玻璃上结下的厚厚的冰花,什么线条形状都有,我也赶紧画下来,总之看到一切大自然中的物和景,我都喜欢揣摩,然后画下来。”窦锡珍说的用树枝画画的经历持续了几年时间,他还喜欢去村西头听老人说评书,在老人说的时候,他就用树枝在地上把一些评书里的人物都画出来。久而久之,窦锡珍会画画的事村里百姓都知道了。“用树枝画了六七年后我就不画了,因为村里开始有人找我去画玻璃花,后来又去画木版画,用画画我换来温饱,每次去给村民画画他们都给我菜饼子吃,解决了我的温饱问题。”
后来,窦锡珍稍有点积蓄,就花4分钱去买一张粉连纸,把评书里的人物画下来。1982年,他参加了太平镇第一次画展得了二等奖,此后连年获奖,1984年,他的三幅作品入选天津市画展,这件事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让他继续坚持画了下来。2003年,他的画作《盛世腾欢》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以长20米、宽0.7米成为最长的农民画。
新区巨变记录在画中
窦锡珍虽然是个农民画家,但是他的脚步却没有完全停留在田地上。“这十几年滨海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曾经多次前往塘沽、汉沽等地采风,亲身感受新区发展的脉搏,并用手里的笔把这些记录下来。”窦锡珍说,无论是大港的罗马柱、世纪广场,塘沽的大沽炮台、河北路等街景,还是汉沽的生态宜居发展,他都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无论是工业、农业、副业,还是新区的街景都有很大的变化,于是我把它们都画下来,这些画我创作的都是长约2米的大幅画作,我觉得只有大幅画作才能反映出滨海新区气势磅礴的景象。”窦锡珍说,截至目前,他已创作了十余幅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变化的画作,未来还将更加关注新区的变化,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家乡美”。
连日来,窦锡珍都在积极筹备着去联合国总部参加画展的活动,目前一些手续都已准备就绪,画展将于5月19日至5月26日举行。“能够参加联合国总部的大展我真的非常激动,这是对我画作和能力的肯定,将更加激励我潜心研究,好好作画。”新区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文广局也将对窦锡珍参加联合国总部大展活动给予相关支持。(记者曹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