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播出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的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拿下收视率的第一名。高收视下,首试周播的《舌尖2》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例如人文故事太多、部分片段被指抄袭等。近日,节目总导演陈晓卿和分集导演们接受采访回应各种质疑。针对第二季“投资3000万,收益1亿”的说法,陈晓卿说:“投资夸大了3倍多,如果说收益是1个亿,那是缩小了3倍多。”而面对故事太多的争议,他称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那些故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质疑1
故事多美食少
邓洁(分集导演):食物只是出发点
从第一集《脚步》到第四集《家常》,几乎每集都要遭遇吃货们抱怨美食少、故事太多。关于这点,《家常》导演邓洁回应称:“我们做过严格统计,47分钟长片里关于美食获取加上制作、享用加起来35分钟,占到大部分,包括每道菜怎么做详细到很多人都学会了。”邓洁直言,关于故事太多的这点争议其实在团队内部没有争论,“我们都明确食物只是出发点”。
总导演陈晓卿表示,第一次调研时大家发现,涉及农村的食物主人公都是老人,孩子都进城务工了,“我想除了美食,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来这些故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质疑2
飞鱼及采蜂片段
被指抄袭
陈晓卿:全部取得了授权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两次身陷“抄袭”风波。第一集《脚步》藏族小伙采集野蜂蜜的镜头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如出一辙,陈晓卿回应称是“致敬经典”。第三集《时节》讲述飞鱼的4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的素材。《时节》的导演胡博在受访时说:“这些镜头都有BBC授权,无论在流程上还是法律上都不存在问题。”
陈晓卿对此回应道:“去年9月份去台湾买镜头,看到台湾电视台拍得都不理想。授权这种事在纪录片界非常常见,像《舌尖》《故宫》也授权给过外国电视台,然后谈一个价格。”
记者:为什么第二季没用第一季原班人马?
陈晓卿:第一季的导演中有的去做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还有的在做《玩味京城》,都有各自任务,所以没能参与第二季。
记者:《舌尖2》在拍摄对象的选择上有哪些标准?
陈晓卿:全说了就涉及商业机密了。我们的操作手册涉及细则和具体标准,拿这个可以再拍部《舌尖》了。一般来说得找能体现中国人性格的故事,人要长得周正点,眼神真诚,但我们也拍过眼神比较闪烁的人,最后就压缩片段只有食物没有人。
记者:第二季海外取景部分多吗?
陈晓卿:不多,因为没钱。主要是有集涉及故乡有关的华侨。
记者:每集50分钟的成片单个镜头平均2秒,有人反映镜头切换得太快,这是为了达到国际纪录片标准吗?
陈晓卿:国际标准从来都没有,但是国际流行的商业纪录片叙事节奏很快。这点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快得比较平均,而人家快的地方中间是有慢的。每集长镜头比例都会有规定,但是导演们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
记者:第一季和第二季已经呈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再拍第三季会担心没法超越吗?
陈晓卿:不会,很容易从自己积累中找到新的点,第三季还能有更多的东西,但是第三季也不一定是我来做,都要领导来定。
相关链接
植物学博士指白马刚开始爬的是松树
爬着爬着松树变成了高山栎?
昨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微博认证显示为某网站生物领域达人)在网上发文指出,《舌尖2》第一集《脚步》中白马占堆爬树采蜜一段的镜头是嫁接的。有媒体连线了《脚步》导演、摄影李勇,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写一篇回应的文章,会就一些细节对观众道歉。
第一集《脚步》刚开始,讲述了藏族小伙白马占堆为弟弟采集野蜂蜜,要攀爬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大树。顾有容指出,白马占堆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可能是高山松或者华山松。”但是白马占堆爬到树冠后,根据镜头里拍到的叶子显示,这棵树变成了“一棵壳斗科的高山栎。”“松树很高大,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窝的树洞;栎树倒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树洞,但是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视频里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的时候,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